发布于 2025-10-27
7803次浏览
夏季皮炎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因皮肤出汗不易蒸发引发的皮肤炎症,症状有四肢伸侧(尤小腿)大片边界不清红斑、红斑基础上的密集针尖至小米粒样丘疹、剧烈瘙痒(夜间加重易致破损感染)、高温下明显灼热感,具季节性,6-8月发病,天气转凉渐消,环境再高温高湿易复发,儿童因皮肤等特点更易出现。
皮肤红斑
发生部位:多发生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小腿部位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小腿部位皮肤汗腺分布相对丰富,在夏季出汗时,局部皮肤更容易受到汗液的刺激。
表现特点:初期为红斑,呈大片状分布,边界不太清晰。红斑颜色可从淡红色逐渐发展为鲜红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例如,可能是几厘米大小的片状红斑,也可能融合成较大面积的红斑区域。
丘疹
伴随红斑出现:在红斑的基础上,往往会出现密集的小丘疹。这些丘疹质地较硬,大小如针尖至小米粒样。儿童由于皮肤较为娇嫩,丘疹可能相对更明显且瘙痒感可能更强烈,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对汗液等刺激的反应更敏感。
分布情况:丘疹通常对称分布,与红斑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四肢伸侧等多汗部位。
瘙痒
程度较重:夏季皮炎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就是剧烈瘙痒。患者往往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尤其是在晚上,瘙痒感可能会加重,影响睡眠。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搔抓可能会更频繁,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这是因为搔抓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使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皮肤。
瘙痒原因:主要是由于皮肤受到汗液、高温等刺激,引起皮肤神经末梢的反应,产生瘙痒感觉。汗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导致神经末梢兴奋,从而引发瘙痒。
皮肤灼热感
与环境因素相关:在高温环境下,患者会明显感觉到皮肤有灼热感。这是因为夏季高温使皮肤温度升高,加上汗液的浸渍,导致皮肤感觉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灼热的感觉。例如,在烈日下行走一段时间后,患有夏季皮炎的皮肤灼热感会更加明显。
病情变化与季节关系
季节性发作:夏季皮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的6-8月份发病,天气转凉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退。但如果环境再次处于高温高湿状态,病情可能会复发。对于一些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群,如果突然进入高温高湿的室外环境,也容易诱发夏季皮炎。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在夏季出现这种季节性的皮肤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