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1
8919次浏览
宝宝痢疾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包括普通型、轻型、中毒型)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有相应症状,慢性超2个月有反复发作等表现,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抗菌治疗、对症治疗(退热、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婴儿和中毒型、慢性痢疾有特殊注意事项,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并加强护理助康复。
一、宝宝痢疾的症状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起病急,有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同时伴有腹痛、腹泻,初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十余次至数十次,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有强烈的排便意愿,但排便量少。小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因为腹痛不适。
2.轻型:全身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或体温稍高,腹泻次数相对较少,每天数次,为稀便,可能带有少量黏液,没有脓血便,里急后重症状不明显。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休克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脑型主要表现为烦躁、嗜睡、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混合型则同时具有休克型和脑型的表现。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宝宝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黏液或少量脓血,体质可能逐渐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二、宝宝痢疾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让宝宝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2.饮食:给予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粥等,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二)抗菌治疗
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常用的有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需要足疗程用药,以彻底清除病原菌,防止转为慢性。
(三)对症治疗
1.退热: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较高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必要时可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合适剂量。
2.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有脱水表现的宝宝,如口干、尿量减少等,可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时需要静脉补液。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治疗痢疾时要特别谨慎用药,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对于中毒型痢疾的患儿,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并积极处理。慢性痢疾的宝宝体质较弱,要注重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同时长期的腹泻可能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总之,宝宝痢疾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以促进宝宝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