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7
6975次浏览
夏季皮炎是与夏季气候密切相关的皮肤病,好发于成年人等,高温高湿致皮肤出汗浸渍引发炎症,有特定表现,发病与温度湿度、个体差异相关,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穿着透气衣物、调节环境)和皮肤护理(如清洁保湿、避免搔抓)预防护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也需重视相应护理。
好发人群及表现
好发人群:多见于成年人,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更容易罹患。儿童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处于炎热、多汗的环境中也可能发生。
临床表现:初起时多为针尖大小红斑、丘疹,随后可融合成片。患者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严重时可继发感染。病情一般在天气转凉后逐渐减轻,皮损可消退,但次年夏季容易复发。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温度和湿度影响: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增多。当皮肤长时间处于汗液浸渍的状态时,皮肤的屏障功能受到影响,皮肤表面的酸碱度改变,微生物容易滋生,同时汗液中的化学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研究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会产生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症介质会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红斑、瘙痒等症状。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差异。有些人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夏季多汗环境下更易受到汗液的刺激而发生夏季皮炎。此外,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影响,如穿着不透气的衣物,会阻碍汗液的蒸发,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增加发病风险。
预防与护理要点
生活方式调整:
穿着方面:夏季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等不透气的材质,这样可以减少衣物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并且有利于汗液的蒸发,保持皮肤干燥。
环境调节:尽量待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环境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湿度不宜过高。对于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要注意定时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皮肤护理:
清洁:每天使用温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免刺激皮肤。清洁后要及时擦干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
保湿: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水分,但要注意选择不油腻、透气性好的护肤品,避免堵塞毛孔。
避免搔抓:瘙痒时尽量不要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皮肤等方式缓解瘙痒。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炎热多汗环境。如果儿童发生夏季皮炎,症状较轻时可通过上述一般护理措施缓解;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且要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于老年人,由于其皮肤功能有所减退,夏季皮炎的预防和护理同样重要,要更加关注皮肤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皮肤干燥舒适,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