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4
3837次浏览
接种乙肝疫苗前需进行乙肝五项检查、肝功能检查、询问过敏史、既往乙肝感染史、基础疾病史等。
1.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明确受种者是否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以及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状态。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说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一般不建议立即接种乙肝疫苗;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说明体内已有保护性抗体,通常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若乙肝五项均为阴性,则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2.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这两项指标主要反映肝细胞的损伤情况。如果肝功能检查中这两项指标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有炎症损伤,此时接种乙肝疫苗可能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肝脏炎症状态下接种疫苗可能会影响疫苗效果或加重肝脏负担等。
3.询问过敏史
要询问受种者是否对乙肝疫苗的成分过敏。如果有明确的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史,绝对不能接种乙肝疫苗。例如曾因接种乙肝疫苗出现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情况,再次接种时风险极高。
2.既往乙肝感染史
如果受种者既往有乙肝感染史,除了前面提到的乙肝五项检查外,还需要结合病史进一步评估的感染状态等,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以及接种的方案等。比如既往感染过乙肝但已经痊愈且有保护性抗体的情况,就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但如果是既往感染乙肝处于急性期等情况,处理方式就不同。
3.基础疾病史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例如患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的免疫应答可能会受到影响,疫苗的效果可能不佳,需要在病情稳定等合适情况下谨慎评估接种;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接种疫苗可能会因为机体的应激反应等带来一定风险,需要综合评估心脏功能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接种。
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接种乙肝疫苗前,除了进行乙肝五项、肝功能检查外,还需要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高血压患者需要血压控制平稳,因为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诱发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