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8
8676次浏览
淋巴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引发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灶,临床表现初期有淋巴结可活动无痛性肿大等,进展期可形成冷脓肿、破溃成窦道及有全身播散风险,诊断需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等原则且有常用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用影响小方案并监测,孕妇权衡选影响小药物,老年人调整剂量监测肝肾功能。
一、淋巴结核的定义
淋巴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所引发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核等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淋巴循环或血液循环累及淋巴结。
二、淋巴结核的严重性分析
(一)临床表现相关严重性
1.初期表现:初期淋巴结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可活动、无痛性肿大,若未及时干预,病情进展后淋巴结会逐渐融合成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变差,还可能出现疼痛。
2.进展期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冷脓肿,皮肤表面无红热表现,脓肿破溃后会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窦道内会排出稀薄脓性物质,此过程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不愈的窦道还可能继发其他感染。
3.全身播散风险:若淋巴结核未得到有效控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引发全身多器官的结核感染,如播散至肺部可加重肺结核病情,播散至脑膜可引发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三、诊断要点
1.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肺结核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以及有无结核接触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淋巴结的部位、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粘连、窦道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可辅助判断是否有结核感染,但阳性结果不一定意味着现症淋巴结核;血沉检查可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程度,淋巴结核患者多有血沉增快。
4.影像学检查: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了解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评估病情。
5.病理活检:通过淋巴结穿刺或切除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肉芽肿改变是确诊淋巴结核的金标准。
四、治疗原则
淋巴结核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注意,儿童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孕妇需谨慎评估抗结核治疗对胎儿的风险,老年人则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淋巴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方案,且需密切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及肝肾功能,因为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及肝肾功能。
2.孕妇:孕妇患淋巴结核时,抗结核治疗需权衡母婴健康,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异烟肼等,同时要加强孕期监测,评估胎儿发育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淋巴结核患者常伴有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机体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