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9
8036次浏览
胃泌素瘤由胰岛G细胞肿瘤分泌过量胃泌素致胃酸过度分泌引发消化性溃疡等临床综合征,有消化性溃疡相关表现及腹泻症状,靠血清胃泌素检测等诊断,可药物或手术治疗,儿童患者治疗需谨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女性妊娠时用药需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胃泌素瘤是一种由胰岛G细胞肿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引起的疾病,胃泌素持续过量分泌可刺激胃壁细胞过度分泌胃酸,进而导致胃、十二指肠乃至空肠上段发生黏膜损伤,引发消化性溃疡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并持续分泌过量胃泌素,胃泌素作用于胃壁细胞上的胃泌素受体,促使胃酸大量分泌,胃酸过度侵蚀胃肠道黏膜,致使黏膜出现溃疡、糜烂等病变,同时可能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引发腹泻等表现。
三、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相关表现:最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灼痛等,部位多在上腹部,且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特点;同时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溃疡可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甚至空肠上段,部分患者溃疡难以愈合且易复发。
2.腹泻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多为水样或糊状,与胃酸过度分泌刺激肠道有关。
四、诊断方法
1.血清胃泌素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一般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通常>150pg/ml)。
2.促胰液素刺激试验: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后,胃泌素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会异常升高(通常升高幅度>200pg/ml),以此辅助诊断。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如奥美拉唑等,以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能够明确定位的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从根源上减少胃泌素分泌。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胃泌素瘤相对少见,治疗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手段,严格把控药物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病情变化。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要兼顾控制胃泌素瘤病情与基础疾病的管理,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3.女性患者:妊娠期间患胃泌素瘤时,用药需谨慎,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密切监测母亲及胎儿的状况,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来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