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30
6542次浏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手术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分局部用药(急性期用抗生素溶液,鼓膜穿孔大、脓液少用粉剂,现少用)和全身用药(感染严重、有全身症状者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手术有鼓膜修补术(鼓膜穿孔长期不愈者)和鼓室成形术(中耳病变复杂者);需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纠正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儿童患者在各方面需更谨慎关注。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生素溶液:急性期可选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来发挥抗菌作用,适用于鼓膜穿孔的患者,能直接作用于中耳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消炎的效果。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注意滴耳的体位等操作规范,避免药液流入咽喉等部位引起不适。
粉剂:用于鼓膜穿孔大、脓液较少时,如硼酸粉等,但现在已较少使用,因为粉剂可能会与脓液结块,反而不利于引流。
2.全身用药
抗生素:对于感染严重、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应用,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全身应用抗生素是为了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耳病变部位,杀灭细菌,控制感染扩散。在儿童患者中,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量,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是否有过敏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
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鼓膜,恢复中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改善听力。手术的原理是利用自身组织或人工材料修补穿孔的鼓膜,重建中耳的传音结构。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谨慎考虑,要评估儿童的耳部发育情况等因素,一般需要在全身情况较好、耳部炎症得到控制后进行手术。
2.鼓室成形术
适用于中耳病变较复杂的患者,如同时存在听小骨破坏等情况。该手术不仅可以修复鼓膜,还可以重建听小骨等中耳结构,提高患者的听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细节和术后恢复等方面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术后需要更密切地观察耳部恢复情况以及听力的发育情况,因为儿童的耳部还在不断发育中。
三、病因治疗
1.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因为这些病灶性疾病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诱因,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复发。对于儿童患者,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吞咽等功能,所以更要重视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例如慢性扁桃体炎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中耳炎反复感染,需要及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扁桃体切除等手术治疗。
2.纠正咽鼓管功能障碍
可通过咽鼓管吹张等方法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咽鼓管功能障碍会影响中耳的引流,导致中耳炎难以治愈或反复发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咽鼓管吹张的方法和效果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进行咽鼓管吹张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吹张方式,避免造成耳部损伤。
四、其他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耳部的健康。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但也不要过度清洁耳部,以免损伤耳部黏膜。
2.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耳部病变的恢复情况,如鼓膜的愈合情况、中耳炎症的控制情况等。儿童患者的复查需要更加频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耳部健康和听力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