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30
4087次浏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用抗生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全身用抗生素)、手术治疗(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病因治疗(治疗上呼吸道疾病、清除鼻腔及鼻咽部病灶)和康复护理(耳部清洁、饮食调理、休息与活动),药物和手术等治疗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病因治疗针对诱因,康复护理助力恢复。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生素滴耳液:急性期可选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其通过局部作用于中耳腔,抑制细菌生长。例如有研究表明,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常见的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有效减轻中耳的炎症反应。适用于鼓膜穿孔的患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适用的低浓度耳液,避免药物过量吸收带来的不良影响。
硼酸酒精滴耳液:具有轻度的杀菌、收敛作用,可用于中耳腔清洁及抑制细菌生长,但对鼓膜穿孔者慎用,因为酒精可能会刺激中耳黏膜。
2.全身用药:在感染严重、有全身症状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合适的剂量换算。
二、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膜紧张部穿孔、听骨链完整、中耳炎症已消退的患者。通过修补鼓膜,可恢复中耳的正常传声结构,改善听力。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在炎症控制稳定后进行,且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和生长发育因素。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鼓膜修补术和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等,内镜下手术具有视野清晰等优点。
2.鼓室成形术:适用于中耳病变较为复杂,如听骨链破坏等情况。该手术不仅可以修补鼓膜,还可以重建听骨链,提高患者的听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难度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中耳结构较小且发育中的特点,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术后要密切观察听力恢复情况和耳部恢复情况。
三、病因治疗
1.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积极治疗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因为这些疾病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诱因。例如鼻窦炎患者,鼻腔的炎症可能会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所以控制鼻窦的炎症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非常重要。对于儿童患者,上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要更加重视,因为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且容易引发中耳并发症,要及时就医,按疗程治疗。
2.清除鼻腔及鼻咽部病灶:如存在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情况,要及时清除。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引流障碍,从而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以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
四、康复护理
1.耳部清洁:保持耳部清洁,但要注意方法。对于鼓膜穿孔的患者,避免污水进入中耳,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儿童患者由于活泼好动,家长要特别注意防止耳部进水,在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
2.饮食调理: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3.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耳部受伤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