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31
9687次浏览
新生儿败血症可治好,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有关,病情轻、治疗及时规范者预后好,反之差;治疗包括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孕期要保健,出生后要做好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情严重程度
早期诊断及时干预的轻症患儿:若能在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等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例如,一些感染程度较轻、没有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新生儿,经过规范的抗生素治疗等,感染可以得到控制,身体能够恢复正常。
病情较重的患儿:如果新生儿败血症发现较晚,已经出现了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预后相对较差。比如出现感染性休克时,患儿会有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等表现,需要积极抢救,但治疗过程复杂,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
2.治疗是否及时规范
及时规范治疗:一旦怀疑新生儿败血症,就会尽早开始经验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然后根据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若治疗规范,能够有效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例如,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等,患儿康复的几率较大。
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如果延误了治疗时机,或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可能导致感染持续存在,进而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影响预后。比如一开始抗生素选择不当,不能有效覆盖病原菌,就会使感染得不到控制,病情恶化。
二、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1.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应用: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是关键。在药敏结果出来前,会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新生儿来说,使用抗生素需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如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与成人不同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2.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不能经口喂养的新生儿,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正常功能,增强抵抗力,促进康复。
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及时纠正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问题。例如,当出现休克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循环,维持血压等。
对症治疗:如对于有发热的新生儿,虽然不以体温作为使用退烧药的绝对标准,但要注意维持新生儿的舒适状态,若有呼吸急促等呼吸功能异常,可能需要吸氧等呼吸支持治疗。
三、对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1.孕期保健方面: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等问题,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因为孕妇的感染可能会通过胎盘等途径影响胎儿,增加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几率。
2.新生儿出生后护理:要保持新生儿皮肤、黏膜的清洁,脐带残端要做好护理,防止感染。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体温等,若发现新生儿出现拒奶、精神萎靡、体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