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赘与丝状疣在病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特殊人群方面存在区别,皮赘病因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特定皮肤褶皱处柔软小突起;丝状疣由HPV感染引起,是丝状突起;皮赘组织病理有其特点,丝状疣有HPV感染特征性空泡化细胞,儿童和老年人处理需谨慎。
皮赘: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皮肤老化、肥胖、糖尿病、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皮肤老化是常见诱因,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弹性纤维等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容易形成皮赘;肥胖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等可能出现改变,也会增加皮赘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等方面的异常,皮肤状态改变,也较易长皮赘。
丝状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具体是HPV-1等型别感染所致。人乳头瘤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与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就可能被感染。
临床表现方面
皮赘:通常表现为柔软的丝状、球状或口袋状的突起,颜色多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直径一般较小,通常在几毫米左右。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少数人可能因摩擦等出现轻度不适。
丝状疣:主要表现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颜色可为正常肤色或棕灰色,一般直径较皮赘稍细,长度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常好发于眼睑、颈部等部位,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部分人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
组织病理方面
皮赘:显微镜下可见表皮变薄,表皮嵴变平或变浅,真皮结缔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水肿等,有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表面有薄的表皮覆盖。
丝状疣: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在棘层上部及颗粒层可见空泡化细胞,这是HPV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来说,若出现皮赘或丝状疣,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处理时需更加谨慎。如果是丝状疣,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且皮肤易受刺激,家长要避免儿童搔抓,以防自身接种传播导致皮疹增多;对于皮赘,若影响外观或有摩擦等情况,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处理。对于老年人,皮肤老化本身是皮赘的重要诱因,而丝状疣的发生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下降有关,老年人在发现皮肤新生物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便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