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多饮水、注意休息;药物治疗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根据药敏试验调整;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治疗有各自需注意的用药及监测等方面,如儿童禁喹诺酮类,妊娠期选影响小的抗生素,老年人综合基础病等用药。
一、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细菌及炎症物质的排出,降低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需根据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确保尿量充足。
注意休息:急性尿路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减少体力消耗,促进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感染。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根据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当地的耐药情况选择抗生素。对于女性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通常可选用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例如,呋喃妥因对大肠埃希菌等常见尿路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于男性急性尿路感染或复杂性尿路感染,可能需要选用更广谱的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但需注意18岁以下青少年禁用,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半合成青霉素类等。
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留取尿培养等标本后,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能更精准地杀灭病原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尿路感染需格外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禁止用于18岁以下儿童。治疗时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药物剂量,可选用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需注意有无过敏史)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尿路感染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例如,呋喃妥因在妊娠期使用相对安全,而喹诺酮类等药物应避免使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母婴情况,因为尿路感染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如导致早产等,所以要积极规范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其急性尿路感染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在选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体温等变化,因为老年人感染后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