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感染因尿道短直且毗邻阴道肛门等易罹患,病原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等,诱因有性生活、局部卫生不良等,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及部分老年女性排尿不适等非典型表现,诊断靠尿常规检查及尿细菌培养,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即增加饮水量等和药物治疗需依药敏选敏感抗生素,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卫生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绝经后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特点
女性尿道感染是由病原体侵入尿道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因尿道短且直,尿道外口毗邻阴道、肛门,致病菌易逆行侵入尿道,相较于男性更易罹患该病,性生活、局部卫生状况、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
二、病因分析
1.病原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此外,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引起感染,多经尿道上行感染。2.诱因因素:性生活可将细菌挤入尿道引发感染;局部卫生不良,如不勤换内裤、经期卫生不佳等易滋生细菌;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长期使用避孕工具、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也与发病相关。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尿道烧灼感,部分患者可见血尿,尿液外观可呈混浊状。2.非典型表现:部分老年女性可能仅表现为排尿不适或下腹隐痛,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四、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细菌尿等,尿沉渣镜检可发现白细胞、细菌。2.尿细菌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培养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五、治疗原则
1.非药物干预:增加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1500~2000ml以上,通过尿液冲刷尿道,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外阴。2.药物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具体药物遵医嘱),需注意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或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盆浴,大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门细菌污染尿道。2.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均应排尿,性生活后女性宜立即排尿一次,可减少细菌定植。3.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使用护垫,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局部使用雌激素,以增强尿道黏膜抵抗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发生尿道感染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同时注意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加重影响母婴健康。2.儿童:女童应注意避免穿开裆裤,勤换尿布,保持外阴清洁,发现排尿不适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3.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易反复发生尿道感染,除注意个人卫生外,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局部短期使用雌激素制剂,以改善尿道局部环境,但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