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需分层处理,其疼痛机制主要是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黏膜等致局部痉挛或梗阻后肾盂压力升高,特点为阵发性加剧、可放射、伴自主神经症状,疼痛程度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活动度相关。紧急止痛措施包括非药物干预(体位调整、局部热敷、行为指导)和药物治疗(解痉药、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特殊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谨慎。后续处理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专科治疗及预防复发。出现疼痛持续>4小时且未缓解、伴发热或寒战、肉眼血尿或排尿困难、意识改变或休克表现等情况需立即急诊就诊,特殊人群用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长期预防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随访。
一、输尿管结石疼痛的机制与特点
输尿管结石引发的急性肾绞痛主要由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黏膜、造成局部痉挛或梗阻后肾盂内压力升高引起。疼痛常呈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同侧下腹部、会阴部或大腿内侧,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疼痛程度与结石大小、位置及活动度相关,直径0.6~1.0cm的结石更易引发剧烈疼痛。
二、紧急止痛措施
1.非药物干预
体位调整:建议采取健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利用重力减少结石对输尿管壁的刺激。
局部热敷:使用40℃左右温水袋敷于疼痛侧腰部,可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但需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损伤。
行为指导: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腰腹部肌肉,避免因紧张加剧疼痛。
2.药物治疗
解痉药:首选间苯三酚、山莨菪碱等药物,通过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降低管腔压力。需注意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山莨菪碱。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双氯芬酸钠、酮咯酸氨丁三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性疼痛。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避免加重肾损伤。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适用于严重疼痛且其他治疗无效者。但需警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老年人及呼吸功能不全者慎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NSAIDs及阿片类药物,优先选择物理治疗或间苯三酚解痉。需密切监测胎动及宫缩情况。
2.儿童:6岁以下禁用阿片类药物,8岁以下慎用NSAIDs。可尝试温水坐浴、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方法。
3.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调整剂量并监测肝肾功能。
4.糖尿病患者:需评估NSAIDs对血糖的影响,避免诱发酮症酸中毒。
四、后续处理建议
1.影像学检查:疼痛缓解后24小时内应完善泌尿系超声或CT,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及肾积水程度。
2.专科治疗:直径≤0.6cm的结石可尝试药物排石治疗;0.6~2.0cm结石建议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2.0cm结石需经皮肾镜取石。
3.预防复发:每日饮水量≥2500ml,限制草酸(菠菜、巧克力)、高嘌呤(动物内脏)食物摄入,定期复查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
五、就医时机判断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急诊就诊:
1.疼痛持续>4小时且未缓解
2.伴发热(体温>38.5℃)或寒战
3.肉眼血尿或排尿困难
4.意识改变或休克表现
输尿管结石引发的急性疼痛需分层处理,优先缓解症状后明确病因。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长期预防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随访,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