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发烧原因多样,包括肿瘤热和感染等。非药物降温可调节环境温度并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要考虑患者舒适度及不同人群特点。感染引起发烧需明确感染部位并针对性处理,肿瘤热则需结合抗肿瘤治疗等综合处理,成年和儿童癌症病人处理各有特点。
一、明确发烧原因
癌症病人发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肿瘤本身引起的肿瘤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也可能是感染导致,感染部位多样,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此时发烧体温可高可低,若为肺部感染可能还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二、非药物降温措施
环境调节:
对于成年癌症病人,应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4℃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要注意通风换气,但需避免病人直接吹风。
儿童癌症病人则要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温度可稍偏高一点,在24℃-26℃,湿度同样维持在50%-60%,且要避免儿童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物理降温:
成年癌症病人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病人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
儿童癌症病人进行物理降温时,温水擦浴的温度要稍低,在30℃左右,擦拭部位可以是颈部两侧、肘窝、腘窝等,擦拭过程要轻柔,避免冻伤儿童皮肤。还可以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儿童的额头,帮助降低体温。
三、药物降温注意事项
一般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来考虑是否使用药物降温,若成年癌症病人发烧体温超过38.5℃且感觉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烧药,但要避免不恰当用药。需注意不同年龄段癌症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烧药物。对于有基础病史的癌症病人,使用药物时要格外谨慎,需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用药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癌症病人,使用某些退烧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应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感染相关发烧的处理
如果考虑是感染引起的发烧,对于成年癌症病人,需要进一步明确感染部位,如通过血常规、胸部CT、尿常规等检查。若为肺部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感染病原体等情况来决定。
儿童癌症病人出现感染发烧时,要更加谨慎处理感染情况,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更低,感染可能进展较快。同样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感染灶,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等要求,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精准用药,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五、肿瘤热的处理
对于肿瘤热的成年癌症病人,除了上述的非药物降温措施外,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相应的抗肿瘤治疗,随着肿瘤病情的控制,肿瘤热可能会有所缓解。
儿童癌症病人出现肿瘤热时,也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处理,在采取降温措施的同时,积极针对肿瘤病情进行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以更好地控制体温以及肿瘤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