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按解剖学部位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不同年龄段、性别发病有差异,吸烟等生活方式及家族史等是危险因素。
一、按组织学类型分类
1.非小细胞肺癌
鳞状细胞癌(鳞癌):
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通常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呈中心型生长。组织学上癌细胞有角化和细胞间桥等特征。其生长速度相对缓慢,转移时间较晚,但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多,不过对于放化疗的敏感性不如小细胞肺癌。
腺癌: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女性相对多见,部分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常为周围型。腺癌的亚型较多,如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现归为腺癌的一个亚型)等。腺癌对于传统放化疗的敏感性一般,但是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有驱动基因(如EGFR、ALK等)突变的腺癌患者可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没有驱动基因靶点则预后相对差一些。
大细胞癌:
较少见,可发生于肺的任何部位,常为周围型。癌细胞体积大,形态多样。大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转移较早,预后相对较差,治疗上多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
2.小细胞肺癌
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较早出现转移。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Kulchitsky细胞,是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病变局限于一侧胸腔,可包含于单个放射野内;广泛期则超出局限期范围,累及胸腔外。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比较敏感,但容易复发,预后较差。
二、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肺癌,约占3/4。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喘鸣、胸闷、气短等症状,由于肿瘤阻塞支气管,容易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2.周围型肺癌
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约占1/4。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往往在体检时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肺的周边部位,靠近胸膜,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出现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肺癌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中老年人群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长期的吸烟等因素累积有关。性别上,男性肺癌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等暴露因素更多有关。生活方式中,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空气污染(如室内烧柴、室外工业废气等)、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氡、砷等)等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肺癌的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