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可致全身抽搐,低钙血症因血钙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婴幼儿、孕妇易出现;低钠血症因血钠异常致脑细胞水肿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老年人、儿童易出现;高钾血症因血钾升高影响神经肌肉传导致兴奋性改变引发,老年人、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肾脏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的儿童易出现,怀疑时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针对性治疗。
低钙血症导致全身抽搐的机制及情况
机制:血钙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当血钙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就容易出现抽搐。正常血钙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一般血清总钙浓度在2.25-2.58mmol/L,当低于2mmol/L时就可能出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例如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可引起低钙血症,进而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抽搐、惊厥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抽搐。
特殊人群情况:婴幼儿如果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情况,更容易发生低钙血症,因为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对钙的需求量大,若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就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相关的全身抽搐。孕妇在妊娠后期对钙的需求增加,若没有及时补充钙,也可能出现低钙血症导致抽搐等情况。
低钠血症导致全身抽搐的机制及情况
机制:血钠浓度异常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渗透压平衡。一般血清钠浓度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当血钠低于130mmol/L时为低钠血症,严重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细胞水肿,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出现抽搐等症状。例如大量呕吐、腹泻导致钠丢失过多,或肾功能不全等情况引起钠排泄异常都可能导致低钠血症。
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肾脏调节钠的能力减弱,且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更容易发生低钠血症。在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等时,若不注意钠的补充,也易引发低钠血症进而出现全身抽搐。儿童如果存在腹泻、呕吐等情况,若补液不合理,也可能出现低钠血症导致抽搐。
高钾血症导致全身抽搐的机制及情况
机制:血钾浓度升高会影响心肌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正常血清钾浓度是3.5-5.5mmol/L,当血钾高于5.5mmol/L时为高钾血症,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影响神经肌肉的传导,导致肌肉兴奋性改变,出现手足感觉异常、肢体软弱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抽搐等。例如肾功能不全导致钾排泄减少、大量输入库存血等情况可引起高钾血症。
特殊人群情况: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相关的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合并肾功能不全时,也易出现高钾血症,进而可能引发全身抽搐等症状。儿童高钾血症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严重的肾脏疾病、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导致全身抽搐。
当怀疑存在电解质紊乱导致全身抽搐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电解质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如针对低钙血症补充钙剂、低钠血症补充钠、高钾血症进行相应的降钾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