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激光、手术治疗,药物有缩瞳剂、β-受体阻滞剂等,激光可行周边虹膜切开术,手术有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需谨慎、手术要评估眼部发育,老年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术后护理,女性孕期哺乳期用药及手术需谨慎。
一、药物治疗
1.缩瞳剂:常用药物如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通过缩瞳作用,拉开房角,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使用毛果芸香碱能较快地使眼压降低。
2.β-受体阻滞剂:像噻吗洛尔滴眼液,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来降低眼压。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睫状体的碳酸酐酶活性,减少房水生成。
3.碳酸酐酶抑制剂:醋甲唑胺等药物可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
4.高渗剂:甘露醇等高渗药物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内水分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降低眼压。
二、激光治疗
1.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或先兆期患者,可通过激光在周边虹膜上制造孔洞,使前后房压力平衡,解除瞳孔阻滞,防止急性发作。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能有效预防眼压急性升高。
三、手术治疗
1.周边虹膜切除术:适用于房角关闭范围较小、前房角尚无广泛粘连的患者。通过切除周边虹膜,使前后房沟通,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2.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房角广泛粘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通过建立新的房水外流通道,降低眼压。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需及时处理。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眼部发育情况,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需综合评估。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降眼压药物时要考虑对其他疾病的影响。手术治疗后要加强护理,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女性患者: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药物选择和治疗方式需谨慎。例如孕期使用降眼压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对胎儿和自身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