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血压偏低与血容量变化、体位、心脏、营养、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血容量增加不明显、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心脏储备功能不足、营养不良、激素血管舒张作用等可致血压低,需监测血压、避免仰卧位、保证营养、有基础病定期产检,不适及时就医。
一、血容量变化相关
孕晚期孕妇血容量会持续增加,到孕32-34周时达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45%,但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孕妇血容量增加相对不明显,就可能出现血压偏低情况。比如一些体质较弱、营养状况欠佳的孕妇,血容量的生理性增长受限,从而使得血压偏低。
二、体位因素
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当孕妇长时间仰卧位时,子宫压迫更明显,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进而引起血压偏低。而侧卧位时,这种压迫减轻,血压可有所回升。这在体型较胖、子宫增大较明显的孕妇中更为常见,因为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等血管的压迫作用更显著。
三、心脏因素
孕期心脏负担加重,部分孕妇可能存在心脏储备功能相对不足的情况。孕晚期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不能很好地适应身体需求,导致心输出量相对减少,引发血压偏低。例如有基础心脏疾病史的孕妇,在孕晚期心脏功能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出现血压偏低现象。
四、其他因素
营养因素:孕晚期孕妇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如果孕妇存在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等摄入不足,可能影响血管的充盈度等,导致血压偏低。比如长期素食、节食的孕妇,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孕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它有一定的血管舒张作用,可能会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从而引起血压偏低。不过这种激素变化导致的血压偏低一般程度较轻,多为生理性的。
对于孕晚期血压偏低的孕妇,一般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采取侧卧位休息;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定期产检,密切关注心脏等功能情况。如果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明显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