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穿刺手术分术前准备、穿刺过程、术后处理三步。术前评估患者并备齐物品;穿刺时先消毒、麻醉,再按路径进针抽脓;术后包扎、观察患者,后续随访。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乳腺炎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等,还会进行体格检查,明确脓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例如哺乳期女性乳腺炎穿刺手术需考虑哺乳需求对后续治疗的影响,非哺乳期女性则关注病因排查等。同时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若有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增加穿刺出血风险,需提前进行相应处理。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脓肿的位置、范围等,有助于确定穿刺点等。
2.物品准备
准备穿刺所需的器械,如穿刺针、注射器等,同时准备好消毒用品,包括碘伏、酒精等,用于穿刺部位的消毒。
准备好无菌敷料等,以便穿刺后进行局部包扎。
二、穿刺过程
1.穿刺部位消毒
患者取合适体位,通常根据脓肿位置选择仰卧位等。医生用碘伏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5-10cm左右,进行2-3遍消毒,待碘伏干燥后,再用酒精脱碘。
2.局部麻醉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的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等),在穿刺部位进行逐层浸润麻醉,确保穿刺时患者感觉不到明显疼痛。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更加轻柔操作,避免因紧张等因素增加操作难度,同时要关注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情况等。
3.穿刺操作
医生手持穿刺针,按照超声等检查确定的穿刺路径进针,当穿刺针到达脓肿部位时,回抽注射器,若抽出脓液,表明已进入脓肿腔。然后根据情况抽取脓液进行送检等操作,如需要进行细菌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病菌类型,指导后续治疗。如果是为了引流脓液,可将脓液尽量抽吸干净,必要时可缓慢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再抽吸,反复多次,确保脓液引流充分。
三、术后处理
1.局部包扎
穿刺结束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并进行包扎,包扎要松紧适度,既要起到固定作用,又不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2.观察患者情况
让患者在穿刺室观察一段时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对于哺乳期女性,要观察哺乳是否受到影响等。若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3.后续随访
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等。安排患者定期随访,观察穿刺部位恢复情况以及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等,根据随访情况调整后续治疗方案。例如,若穿刺后仍有残留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