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脓肿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哺乳期女性多见局部红肿痛、有波动感肿块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查体有皮肤温度高、肿块边界不清及压痛等)和辅助检查(超声为常用检查,MRI用于特殊情况鉴别);治疗有抗生素治疗(根据情况选敏感抗生素,哺乳期需考虑对婴儿影响)、穿刺引流(小脓肿超声引导下操作)和切开引流(大脓肿或穿刺效果不佳时,哺乳期切口避损伤乳管);治疗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定期换药)、乳房护理(哺乳期保持乳汁排出通畅,非哺乳期注意保健)和全身状况监测(监测体温等);预防方面,哺乳期女性要保持乳头清洁、掌握哺乳技巧、排空乳汁及处理乳头损伤,非哺乳期女性要保持导管通畅、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抵抗力。
一、乳腺脓肿的诊断
1.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哺乳期女性多见,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疼痛,随着病情发展,可触及波动感的肿块,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汁淤积等原因更易发生乳腺脓肿,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因乳腺导管扩张等原因发病。
查体时可发现患侧乳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块边界不清,有压痛等表现。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乳腺内的液性暗区,有助于判断脓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检查操作类似,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探头压力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鉴别乳腺脓肿与其他乳腺病变等有一定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二、乳腺脓肿的治疗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先经验性使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对于不同人群,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对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2.穿刺引流
对于较小的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抽取脓液。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固定和安抚等。
3.切开引流
当脓肿较大、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手术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以保证引流通畅。对于哺乳期女性,切口应尽量避免损伤乳管,减少对哺乳功能的影响。
三、乳腺脓肿治疗后的护理
1.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不同患者伤口护理需根据其自身恢复情况调整换药频率等。
2.乳房护理
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汁排出通畅,可通过让婴儿吸吮或使用吸奶器等方式,防止乳汁淤积再次引发脓肿。非哺乳期女性也需注意乳房的日常保健。
3.全身状况监测
监测体温等全身情况,若有发热等不适及时处理。不同年龄患者的体温变化监测要及时准确,幼儿等特殊人群监测体温时需注意方法的适宜性。
四、乳腺脓肿的预防
1.哺乳期女性
保持乳头清洁,定期清洗乳头。正确掌握哺乳技巧,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尽量将乳汁排空,若婴儿不能排空乳汁,应及时用吸奶器吸出。避免乳头损伤,如有损伤要及时处理。
2.非哺乳期女性
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如有乳腺导管扩张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提高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