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怎么治疗

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轻度压缩无神经症状可保守,包括卧硬板床、支具外固定、药物(儿童选药不同,老人防不良反应);压缩>1/3、有神经症状等用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但儿童少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稳定性但儿童需考虑生长发育对内固定影响。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压缩(压缩程度<1/3)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一般需要卧床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更要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卧床时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活动肢体等。

支具外固定:在卧床休息的基础上可使用胸腰椎支具进行外固定,支具可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促进骨折愈合。儿童使用支具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确保舒适度和固定效果;老年人皮肤较为松弛,使用支具时要密切观察皮肤情况,防止压伤。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相对安全的止痛药物;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等,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还可以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

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压缩程度>1/3、伴有神经症状、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通过向椎体内置入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同时可以缓解疼痛。该手术创伤较小,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恢复相对较快,但要注意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儿童由于骨骼的特殊性,该手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需要谨慎评估。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骨折移位明显、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切开复位并使用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等)固定脊柱。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能更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椎体高度,儿童进行该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对内固定装置的影响,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取出内固定装置。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