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巴彬斯基征在神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3-18个月左右可自然阳性,2岁左右渐转阴为正常;超2岁仍阳性或伴神经异常需排查病理情况,不同婴幼儿发育有差异;家长要观察其表现,超2岁未转阴或伴异常及时就医,就医要详告情况配合检查,单纯自然阳性勿过度紧张,病理情况则积极治疗康复。
一、婴幼儿巴彬斯基征的正常生理现象
1.神经发育阶段特点:婴幼儿时期,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婴儿出生后的一定阶段内,巴彬斯基征可呈现自然阳性表现。这是因为婴儿的锥体束尚未完全髓鞘化,当刺激足底时,神经传导的路径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有研究表明,婴儿在3-18个月左右的时期,巴彬斯基征自然阳性较为常见,这是神经系统随生长发育逐渐完善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过渡状态。
2.与成人巴彬斯基征意义的区别:成人巴彬斯基征阳性通常提示锥体束受损等病理情况,而婴幼儿时期的自然阳性是基于其神经发育的特定阶段。随着婴幼儿年龄增长,一般在2岁左右,锥体束逐渐髓鞘化完成,巴彬斯基征会逐渐变为阴性,恢复成人的正常体征表现。
二、需注意的鉴别情况
1.病理情况的排查:虽然婴幼儿巴彬斯基征自然阳性多为神经发育阶段的正常表现,但也需注意与病理情况鉴别。如果婴幼儿超过一定年龄范围(如2岁后)仍持续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或者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运动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异常等,则需要考虑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病变等病理情况。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等)来明确是否存在脑部结构或神经传导通路的异常。
2.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婴幼儿的神经发育速度存在一定个体差异。有些婴幼儿可能神经发育相对较快,巴彬斯基征自然阳性持续的时间较短;而有些婴幼儿可能神经发育相对较慢,自然阳性持续时间稍长,但一般也不会超过正常的神经发育成熟时间范围。在观察婴幼儿巴彬斯基征时,要充分考虑这种个体差异,但一旦发现超过正常范围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
三、对特殊人群(婴幼儿)的温馨提示
1.家长观察要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巴彬斯基征表现情况。注意记录巴彬斯基征阳性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等。同时,关注婴幼儿的整体神经发育情况,如大运动发育(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精细运动发育(抓握物品等)、智力发育等方面。如果发现婴幼儿巴彬斯基征阳性持续时间过长(超过2岁仍未转阴),或者伴有上述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幼儿到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2.就医建议:当带婴幼儿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巴彬斯基征的表现细节等。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如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在就医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单纯的神经发育阶段导致的巴彬斯基征自然阳性,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关注婴幼儿的神经发育进程;如果是发现病理情况,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干预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