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早期会出现疼痛、僵硬、肿胀和活动受限等表现,疼痛因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僵硬与关节滑膜炎症、关节液黏稠度变化有关;肿胀是滑膜受刺激分泌增多、关节液积聚引起;活动受限由疼痛、僵硬、软骨磨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且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
机制: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内结构异常,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不平整,活动时相互摩擦或碰撞刺激神经;骨质增生会挤压周围组织和神经,引发疼痛感觉。
僵硬
特点:早期可出现膝关节僵硬感,一般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静止不动后较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僵硬感会逐渐缓解,但活动过多又会加重不适。比如晨起时感觉膝关节发紧,需要缓慢活动一会才能恢复正常的活动度。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别,长期从事久坐久站工作的人,膝关节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姿势,僵硬感可能更易出现且持续时间可能稍长;爱好运动的人如果运动后未充分放松,也可能出现膝关节短暂僵硬。年龄方面,老年人关节灵活性下降,僵硬感相对更常见且恢复时间可能稍长。
机制:是因为关节滑膜炎症、关节液黏稠度变化等原因导致。静止时滑膜炎症引起的渗出等使关节内环境改变,关节液黏稠度增加,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僵硬;活动后炎症反应部分缓解,关节液流动相对顺畅,僵硬感减轻。
肿胀
特点:早期可能出现膝关节轻度肿胀,肿胀程度一般不严重,可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组织轻度隆起。部分患者可能自己感觉膝关节有发紧的感觉,外观上不太明显,但用手触摸能感觉到关节周围组织稍饱满。不同病史人群情况不同,若有既往膝关节外伤史,可能在原有损伤基础上较早出现肿胀;对于无明显外伤史的人,可能因退变等因素逐渐出现肿胀。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关节退变,肿胀出现相对更缓慢,但一旦出现可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年轻人群若因运动等急性损伤诱因,肿胀可能相对突然出现,但经过适当处理可能恢复较快。
机制:主要是关节滑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分泌增多,关节液积聚引起肿胀。另外,软骨磨损等也可能导致关节内微环境改变,引发滑膜炎症和液体渗出,从而出现肿胀。
活动受限
特点:早期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开始出现轻度受限,比如屈伸活动的幅度较正常有所减小。例如下蹲时感觉不如以前轻松,或者伸直膝关节时感觉有一定阻力。不同性别方面,女性由于骨盆结构等因素,可能在相同病情下,活动受限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膝关节活动度本身相对较小,若患膝骨关节炎,活动受限可能更早出现且相对更明显;而经常运动的人,关节灵活性较好,早期活动受限可能不那么显著,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年龄越大,关节本身的柔韧性和活动度越差,所以老年人早期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易察觉。
机制:是由于关节疼痛、僵硬、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面不平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疼痛使患者不敢充分活动膝关节,僵硬限制了关节的正常屈伸,软骨磨损等导致关节活动时摩擦增加和不顺畅,进而出现活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