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人骨折后需及时就医评估,依骨折类型选保守或手术治疗,加强营养支持,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关注老人心理,定期复诊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恢复。
一、及时就医评估
90岁老人骨折后应尽快前往医院,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情况。因为老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及时评估能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例如,若为髋部骨折,可能会影响老人的行走功能,甚至导致长期卧床相关的并发症。
二、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1.适用于轻度骨折:如果骨折没有明显移位等情况,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通过石膏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但需要密切观察老人的情况,因为老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弱,要防止石膏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固定过松达不到治疗效果。
2.牵引治疗: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的骨折,可能会采用牵引治疗。如股骨颈骨折等,牵引可以缓解疼痛,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但牵引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牵引导致皮肤压疮等问题。
(二)手术治疗
1.适合情况:如果骨折移位明显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可以使骨折端达到更好的复位,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但90岁老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老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例如,若老人有严重的心肺疾病,手术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
2.术后护理: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如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老人进行呼吸训练预防肺部感染等。同时,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防止感染。
三、营养支持
90岁老人骨折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身体修复,钙是骨骼愈合的重要元素,维生素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等。因为老人消化功能可能减弱,所以饮食要易于消化。
四、预防并发症
(一)肺部感染
由于老人可能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老人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二)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卧床老人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要保证老人充足的水分摄入,必要时进行膀胱护理等。
(三)深静脉血栓
骨折后老人活动减少,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进行下肢肌肉的被动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康复训练
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等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后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关节活动度等训练,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但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老人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因为老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过度训练可能会加重损伤。
六、温馨提示
90岁老人骨折后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家属要密切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因为骨折可能会让老人产生焦虑等情绪,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老人复诊,监测骨折愈合情况等。由于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在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都要注重细节,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促进骨折的良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