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方面有诸多表现,如婴儿期社交回应少,幼儿及儿童期社交规则遵循差;语言发展迟缓、使用异常;有动作刻板、兴趣狭窄;对感官刺激反应异常等,发现小孩有类似表现应尽早带其到专业机构评估诊断,早期干预很重要,家长要配合治疗为孩子创造康复环境并关注变化调整措施。
幼儿及儿童期表现: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不能遵循正常的社交规则,比如不会主动发起游戏互动,不会分享玩具等。例如,在集体游戏中,其他孩子会拉着一起玩,而自闭症儿童可能独自玩耍,对周围同伴的互动邀请无动于衷。这是由于他们的社交认知和社交技能发展存在障碍,难以理解和参与到同伴间的社交互动中。
语言沟通方面的表现
语言发展迟缓:很多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展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可能到了2-3岁还不能说出有意义的短语,或者虽然能说话,但语言发育模式异常。比如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简单字词,而自闭症儿童可能到2岁还只会简单重复别人的话,缺乏主动表达需求、情感等的语言。这与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神经发育异常有关,影响了语言的正常学习和表达。
语言使用异常:可能存在刻板重复语言,比如不断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者语言内容脱离语境。例如,一直重复“今天天气真好”,不管当时的实际情境是否合适。还有可能出现代词反转,如把“我”说成“你”等。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出现问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
重复刻板行为方面的表现
动作刻板:会有重复性的动作,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这些动作往往是无目的的重复,而且会持续较长时间。比如有的孩子会长时间地旋转自己手中的玩具,直到精疲力尽。这可能是他们通过这种重复动作来自我刺激,以满足大脑对感觉刺激的需求,而正常儿童不会有如此频繁且刻板的无目的动作。
兴趣狭窄: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表现出过度专注和强烈兴趣,而且兴趣范围非常狭窄。例如,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像旋转的风扇、特定颜色的物品等感兴趣,对其他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活动缺乏兴趣。这是因为他们的兴趣选择模式与正常儿童不同,大脑的认知和兴趣形成机制发生了改变。
感知觉异常方面的表现
对感官刺激反应异常:可能对某些声音、光线等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比如对较大的噪音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强烈反应,而对一些正常儿童能感知的声音却无动于衷;或者对衣服的材质、温度等过于敏感,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或行为变化。这是由于他们的感知觉系统处理外界刺激的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导致对感官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出现偏差。例如,正常儿童可能能适应不同质地的衣物,而自闭症儿童可能因为衣物材质的轻微变化就出现明显的不适表现。
温馨提示:如果发现小孩有上述类似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因为自闭症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年龄越小干预效果相对越好。家长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评估和治疗方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帮助孩子尽可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要关注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表现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