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会引发颈部、上肢、下肢及头部等多部位症状。颈部有疼痛、活动受限;上肢有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下肢有行走不稳、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头部有头晕、头痛,不同类型颈椎病及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
一、颈部症状
疼痛:颈椎病患者常出现颈部疼痛,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痛等。其发生机制多与颈椎退变导致周围组织受到刺激或压迫有关,如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使颈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牵拉或刺激,引发疼痛。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颈部疼痛特点可能有所差异,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可能向肩部、上肢放射。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颈部疼痛,但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姿势不良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学生等)由于颈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更容易出现颈部疼痛症状。
活动受限:颈部活动范围会受到影响,表现为转头、屈伸等动作不灵活。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等。例如颈椎骨质增生可能会限制颈椎的正常活动,使患者转头时感觉困难。各年龄段中,长期颈部不良姿势者及中老年颈椎退变人群活动受限可能更明显。
二、上肢症状
麻木:上肢麻木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手指、手部等部位。当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起上肢麻木。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会出现麻木感,可能从手指逐渐蔓延至手部、前臂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但长期从事手部重复性劳动或有颈椎退变基础的人群更易发生。
无力:上肢肌肉力量减弱,表现为持物不稳、提物困难等。这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导致肌肉的神经支配受到影响,肌肉功能减退。例如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拿东西容易掉落的情况。各年龄段中,中老年颈椎退变严重者及有颈部外伤史人群上肢无力症状可能更突出。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颈部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手部,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电击样痛等。这是因为病变组织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疼痛沿着神经走行放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此症状较为典型,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但长期颈部不良姿势人群发生放射性疼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下肢症状
行走不稳:行走时感觉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有踩棉花感。多见于脊髓型颈椎病,由于颈椎病变对脊髓造成压迫,影响脊髓的传导功能,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中老年人群随着颈椎退变加重,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增加,行走不稳症状相对更常见。
肌张力增高:下肢肌肉紧张度增加,可表现为下肢发紧。这是因为脊髓受到压迫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导致肌肉张力改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常出现此症状,中老年颈椎退变明显者更易出现该表现。
病理反射阳性:如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等可能呈阳性,这是由于脊髓受压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此类病理反射阳性表现,中老年人群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相关检查阳性率相对较高。
四、头部症状
头晕:可表现为眩晕,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头晕的发生可能与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关。例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由于颈椎退变等原因使椎动脉受到压迫,脑供血减少,从而出现头晕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长期颈部姿势不良及中老年颈椎退变人群头晕症状相对常见。
头痛:疼痛部位多在枕部、顶部等,可为胀痛、刺痛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颈椎病变刺激颈部神经,导致头部神经反射性疼痛有关。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均可能出现头痛症状,长期颈部不适人群头痛发生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