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十二指肠位于腹腔上部,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呈“C”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各部分有不同特点;儿童十二指肠稚嫩,需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十二指肠黏膜易退行性变化,常伴慢性疾病影响其功能,需定期体检、保持合理饮食。
上部:是十二指肠的起始段,长约5-7cm,近侧与幽门相连的一段肠管,管壁较薄,黏膜面光滑无环状襞,临床上称此段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降部:长约7-8cm,沿第1-3腰椎右侧下降,其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此处黏膜有许多环状襞,大乳头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
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降部向左横行,横过第3腰椎前方,肠系膜上动、静脉在此部的前方下行。
升部:最短,长约2-3cm,自水平部向上续于空肠,升部的末端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借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肌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
不同人群十二指肠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十二指肠在解剖结构上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相对稚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等因素影响十二指肠健康。例如,儿童若饮食不规律或食用不洁食物,容易引发十二指肠炎症等问题。由于儿童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成人更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的十二指肠黏膜可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如黏膜萎缩等情况。这可能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等。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微血管病变影响十二指肠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功能。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体检,关注消化系统健康,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以减少十二指肠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