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临床有急性上腹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有血清淀粉酶等相关指标及CRP、血常规、生化等异常,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增强CT、MRI等,不同患者需考虑个体差异,如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有胆道病史或酗酒等情况要分别排查相关因素。
一、临床症状
患者多有急性上腹痛,疼痛剧烈,可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较晚,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但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呈正相关。
2.C反应蛋白(CRP):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在发病48小时后CRP>150mg/L提示胰腺坏死。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生化检查:血糖升高,血清钙降低(当血钙低于2mmol/L时,提示预后不良),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等可能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渗出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轻症胰腺炎可能显示不清晰。
2.增强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胰腺坏死、胰周渗出等情况。增强CT可将胰腺炎分为A-E级,其中D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E级(胰腺广泛坏死)提示为重症胰腺炎。
3.MRI: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但在某些方面如对胰腺坏死的判断等可能有其特点,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在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时需综合考虑其个体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地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较高,在诊断时要重点排查胆道相关因素;对于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要考虑酒精性胰腺炎的可能,在诊断过程中需详细询问相关病史以辅助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