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炎起病4周后出现,囊肿压迫可致相应症状,影像学可发现)和胰腺脓肿(重症胰腺炎起病2-3周后形成,有高热、腹痛加剧等表现,CT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伴气体影);全身并发症有器官功能衰竭(含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消化道出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感染;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胰腺炎患者并发症有不同特点,老年者风险高、病情隐匿,儿童代偿差、进展快,妊娠期需兼顾母胎安全。
胰腺脓肿:是由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的脓肿,常发生在重症胰腺炎起病2-3周后,患者有高热、腹痛加剧、可触及腹部肿块等表现,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CT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内有气体影。
全身并发症
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是胰腺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炎症介质释放、肺微循环障碍等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肺纹理增多、模糊等改变,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等引起。表现为少尿、无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严重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胰腺炎时释放的炎性介质可影响心肌,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气短、水肿等;同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心电图可出现相应改变。
消化道出血:重症胰腺炎时,应激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等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轻者表现为呕血、黑便,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胃镜检查可发现出血部位。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胰腺炎患者常存在多种电解质紊乱,如低钙血症较为常见,多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钙皂有关,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同时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失调,与酸性代谢产物产生过多及肾功能障碍等有关。
感染:胰腺炎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全身或局部感染。感染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血行传播、肠道细菌移位等,感染病原体可为细菌、真菌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胰腺炎患者,由于其器官功能减退,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变化往往较为隐匿,需要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但并发症同样需要重视,其器官代偿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并发症进展往往较快;妊娠期胰腺炎患者,需要兼顾母体和胎儿的安全,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案,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