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癫痫判定需综合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临床表现观察(发作时和发作间期表现)、脑电图检查(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要考虑小儿不同年龄特点、家族史等,疑似癫痫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以制定合适治疗方案。
既往史: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情况,有无神经系统感染病史(如脑炎、脑膜炎等),有无头颅外伤史,家族中有无癫痫患者等。家族史对于判定小儿癫痫很重要,若有家族成员患癫痫,尤其是特发性癫痫,小儿患癫痫的风险可能增加。
临床表现观察
发作时表现:全面性发作时患儿可出现全身肌肉强直-阵挛性抽搐,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口吐白沫等;部分性发作时可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如手指、口角等部位的抽动,意识可保持清楚。
发作间期表现:部分患儿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但有些患儿可能存在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异常、病理征阳性等。
脑电图检查
常规脑电图:脑电图是判定小儿癫痫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癫痫发作时脑电图可出现特异性的痫性放电波型,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但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有限,约20-30分钟,可能遗漏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所以有时需要进行长时程脑电图监测,如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可延长记录时间,提高痫性放电的检出率。对于一些发作不频繁的患儿,24小时动态脑电图有更大的机会捕捉到发作时的脑电图改变。
视频脑电图:视频脑电图不仅能记录脑电图波形,还能同步记录患儿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对于区分癫痫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如假性发作等)有重要价值。通过视频脑电图可以准确观察到发作时的症状表现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明确癫痫的发作类型和起源部位。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帮助发现颅内是否有结构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这些结构性病变可能是导致小儿癫痫的病因。例如,脑穿通畸形、灰质异位症等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常可引起癫痫发作。
头颅MRI:相较于头颅CT,头颅MRI对颅内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细微的结构异常,如微小的脑肿瘤、脑血管畸形、海马硬化等。海马硬化在颞叶癫痫中较为常见,通过头颅MRI可以较好地发现海马的形态学改变,对癫痫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怀疑有颅内结构性病变导致癫痫的小儿,头颅MRI通常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小儿癫痫的判定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脑电图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在整个判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差异,以及家族史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疑似癫痫的小儿,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