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怎么回事

烧心是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进食后等易加重,其常见原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食管黏膜防御机制减弱,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诊断靠症状、病史及胃镜等,可通过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避免餐后立即平卧、控制基础疾病等预防。

烧心的常见原因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若该括约肌功能出现问题,如压力降低等,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烧心。例如,肥胖人群由于腹腔内压力较高,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加烧心发生风险;妊娠中晚期的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腹腔,也可能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影响而出现烧心。

胃酸分泌过多:某些因素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如进食过多辛辣、油腻食物,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从而引发烧心。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也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多,出现烧心症状。

食管黏膜防御机制减弱:老年人食管黏膜的修复和防御能力可能下降,当有胃内容物反流时,更容易受到损伤,出现烧心且恢复较慢;患有一些食管疾病,如食管炎等,本身就会使食管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进而容易发生烧心。

不同人群烧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

儿童:儿童烧心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或有胃食管反流病家族史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烧心。儿童烧心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家长需留意。比如,一些喂养不当的婴儿,频繁吐奶,可能会引发烧心相关不适。

女性:除了妊娠因素外,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加烧心发生几率。而且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如节食减肥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引发烧心。

男性:男性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胃酸分泌,还会损害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从而易出现烧心。长期高压力工作的男性,精神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发烧心。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同时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烧心。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对食管黏膜或胃肠功能产生影响,增加烧心风险。

烧心的诊断与预防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症状描述、病史询问,还可能会进行胃镜检查等。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断烧心的原因。

预防: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肥胖人群来说,减轻体重可降低腹腔内压力,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合理饮食,避免进食过饱、过快,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以及巧克力、咖啡、浓茶等易诱发烧心的食物;戒烟限酒;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可适当活动或保持半卧位一段时间;对于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以减少疾病对食管功能的影响。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