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遗传、环境、肠道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有不同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结肠炎是结肠部位炎性疾病,包括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等类型,有相应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原则,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检查、治疗等有差异。
结肠炎:是结肠部位的炎性疾病,包括感染性结肠炎(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结肠黏膜有关)等多种类型。感染性结肠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与不卫生的饮食等因素相关;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好发于青壮年等人群,女性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结肠炎类型中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情况的人群易患自身免疫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结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带血或黏液)、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后期可能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出现持续剧烈腹痛)、腹部肿块(可摸到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的肿块)、肠梗阻表现(如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结肠癌相对少见,但也会出现上述部分症状,需引起重视。
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可伴有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为左下腹隐痛或绞痛,排便后可缓解)、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感染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自身免疫性结肠炎除肠道症状外,还可能有肠外表现,如口腔溃疡、关节痛等,不同类型结肠炎在不同年龄段的表现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结肠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干预。
诊断方法
结肠癌:常用检查有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结肠内病变,并可取组织活检明确病理性质)、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结肠充盈缺损等改变)、CT检查(了解肿瘤有无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情况)、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等,虽无特异性,但对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等有一定价值)。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配合度等方面有差异,儿童进行结肠镜等检查需特殊准备和操作。
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情况,取组织病理检查区分是感染性还是自身免疫性等类型;粪便常规及培养(用于感染性结肠炎的病原学诊断)、自身抗体检测(如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段结肠炎患者在检查适应情况不同,老年结肠炎患者可能因身体状况影响检查的耐受性。
治疗原则
结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等情况选择,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儿童结肠癌手术需充分考虑生长发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术后营养支持等。
结肠炎:感染性结肠炎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多采用药物治疗,如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溃疡性结肠炎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不同类型结肠炎在治疗药物选择和治疗强度上有差异,儿童结肠炎在药物选择上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