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的急救及治疗包括一般急救、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在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一般急救要让患者安静、侧卧防窒息并观察生命体征;药物用抑酸和止血药;内镜可针对病因止血;介入用于药物内镜无效时;手术用于保守无效的严重情况,特殊人群治疗需兼顾各自特点。
一、一般急救措施
胃出血发生时,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加重出血情况。若患者出现呕吐,应让其采取侧卧姿势,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导致窒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还能促进溃疡愈合。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胃内酸度,减少胃酸对出血部位的刺激,从而有利于止血和创面修复。
2.止血药物:例如凝血酶冻干粉,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作用。
三、内镜治疗
1.内镜下止血:如果是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胃出血,可通过内镜进行止血治疗。比如对于胃溃疡出血,可在内镜下使用钛夹夹闭出血血管;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通过注射硬化剂或套扎等方法进行止血。内镜治疗具有定位准确、止血效果确切的优点,能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处理。
四、介入治疗
当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例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的血管后,通过栓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但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五、手术治疗
如果胃出血是由于严重的胃溃疡、胃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会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来选择,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谨慎。儿童胃出血可能与先天性胃肠道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非必要不轻易使用有较大副作用或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出血可能会影响其营养吸收和正常生长。
老年患者:老年胃出血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胃出血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在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耐受情况,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女性患者:女性胃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月经等生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治疗方法对女性生殖系统等方面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手术治疗时,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手术对其未来生育等方面的可能影响。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胃出血,治疗时要更加注重溃疡的彻底修复和预防复发。如果是有肝硬化病史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在止血后要积极治疗肝硬化,预防再次出血。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基础病史调整治疗方案,如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时要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