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观察到呕血与黑便等症状表现,还会有头晕、乏力、心悸、冷汗等其他伴随症状,需进行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等相关检查来诊断,胃镜可直接观察出血情况,血常规能了解贫血及白细胞情况,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微量出血。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呕血与黑便
1.呕血:胃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可呈咖啡色或鲜红色。如果出血量较大、速度较快,可能会呕出鲜红色血液。例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患者呕吐物可能为鲜血或伴有血块。对于儿童,若出现呕血情况,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消化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可能更快导致严重后果。
2.黑便:胃出血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黑色,且质地黏稠,形似柏油,称为柏油样便。这是上消化道出血较特征性的表现。但需要注意,食用动物血、肝脏或某些药物(如铋剂)也可能导致黑便,需注意鉴别。
(二)其他伴随症状
1.头晕、乏力:急性胃出血时,由于失血,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头晕症状;同时,全身组织器官缺氧,会感到乏力。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出血导致的头晕、乏力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的发作风险,如诱发脑供血不足加重、心律失常等。
2.心悸:出血引起血容量下降,心脏为维持正常血压和血液循环,会加快搏动,患者可感觉心悸。儿童出现心悸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其心率、面色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准确,需及时判断是否存在严重失血情况。
3.冷汗:失血导致机体应激,可出现冷汗症状,尤其是在出血较多时。对于女性在生理期前后出现胃出血,可能会因失血加重身体不适,冷汗症状可能更明显,需注意补充血容量等处理。
二、进行相关检查
(一)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胃镜是诊断胃出血最直接、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出血的部位、原因,如是否存在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病变导致的出血。例如,对于疑似胃溃疡出血的患者,胃镜可以清晰看到溃疡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血管暴露等情况。
2.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儿童需根据年龄调整禁食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因为胃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检查后需禁食一段时间,待咽部麻醉作用消失后再进食,一般先从流食开始。
(二)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贫血的程度。如果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提示存在失血情况。一般来说,急性失血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早期可能变化不明显,需动态观察。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特点,贫血的判断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2.白细胞计数:胃出血后,机体可能会出现应激性白细胞升高,若合并感染,白细胞升高会更明显。对于有基础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胃出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三)大便隐血试验
1.原理及意义:大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的血液。即使患者没有明显的呕血和黑便症状,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例如,一些小量的胃出血可能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对于素食者,在进行大便隐血试验前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等干扰试验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