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经皮肤或黏膜微小破损入侵引发,局部有界限清楚水肿性红斑等表现且全身伴发热等症状,依据典型表现及血常规诊断,采用抗生素治疗,儿童需及时就医密切观察,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并加强皮肤护理。
一、定义
丹毒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二、病因
主要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引发感染,常见的皮肤破损因素包括足癣、趾甲真菌感染、口腔溃疡、鼻炎等,这些破损为细菌入侵提供了途径。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多突然起病,典型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灼热、疼痛,有的可出现水疱。好发于下肢及面部。
2.全身表现:常伴有发热、寒战、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四、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界限清楚的水肿性红斑、全身症状等,结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有助于辅助诊断。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若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一旦发生丹毒,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易扩散,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丹毒可能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意休息,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再次破损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