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指原本呼吸正常因突发因素致肺通气换气严重障碍短时间内出现;慢性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机体能靠代偿维持平衡,失代偿期在代偿期基础因诱因致呼吸功能恶化出现严重低氧高碳酸血症伴多症状不同分期治疗预后差异大特殊人群有不同特点。
急性呼吸衰竭
定义:指原本呼吸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因素,如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电击、溺水等,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呼吸衰竭。
病理生理:发病急骤,机体往往不能很快代偿,若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例如,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肺泡广泛炎症、渗出,影响气体交换,使氧气无法有效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迅速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发一系列机体功能紊乱。
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
定义: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患者在长期患病过程中,呼吸功能逐渐减退,但通过机体的代偿机制,在安静状态下尚能维持气体交换功能,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病理生理:此时患者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不明显,一般在60mmHg左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升高不明显,在50mmHg左右。机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深度,心脏代偿性心输出量增加等方式来弥补呼吸功能的不足,患者可能仅有轻度的呼吸困难、气促等表现,但在一般活动下还能耐受。例如,COPD稳定期患者,虽然存在肺功能下降,但通过自身的调节,仍能维持基本的气体交换,日常生活不受太大影响。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
定义:在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的基础上,因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导致呼吸功能急剧恶化,代偿机制不能满足机体的氧供和二氧化碳排出需求,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病理生理:PaO明显降低,常低于50mmHg,PaCO明显升高,常高于70mmHg。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如呼吸急促、费力,甚至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如潮式呼吸等。同时,还会伴有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头痛、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例如,COPD患者因肺部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患者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严重情况。
不同分期的呼吸衰竭在治疗和预后上有很大差异,急性呼吸衰竭需要立即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延缓病情进展;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则需要更加强化的呼吸支持等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精细的治疗;儿童呼吸衰竭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如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严重的肺部感染等,治疗上要更加注重维持呼吸功能和内环境稳定,且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