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浑身乏力没劲是怎么回事?

睡醒浑身乏力没劲通常是因为您身体过于劳累、睡眠质量较差、长时间处于同一睡姿等因素引起的,也考虑是睡觉时,未注意保暖,身体受凉诱发风寒感冒所致,或者是睡觉前做了大量剧烈的运动,身体肌肉发生损伤造成的。另外,当您患有低血糖、低血压、缺铁性贫血、心肌缺血、脑缺血、脾虚等病症时,也会出现睡醒浑身乏力没劲的情况。另外,此情况的出现与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关系。

发布于 2020-12-03   浏览3180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脾虚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胃火旺能吃什么
脾虚胃火旺的患者可以吃一些食物和药物,有助于改善病情。 1、食物 脾虚胃火旺的患者脾胃功能较差,应保持饮食清淡,可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白肉、鸡蛋、豆腐等。另外,患者还可适量吃白扁豆、薏仁、莲子、芡实、山药、苦瓜以及绿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养胃、清热去火的效果。 2、药物 如果脾虚胃火旺的症状相对较重,必要时还可遵医嘱选择一些具有补益脾胃、清热降火的药物进行调理,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牛黄清胃丸等,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和大便干结等症状。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症状
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症状与脾虚的类型有关,详情如下: 1、脾气虚 患者可出现腹胀纳少、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倦怠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随肥胖浮肿、舌苔淡白、形体消瘦等症状。 2、脾阳虚 患者可出现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稀、四肢不温、形寒气怯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严重,还可出现小便短少、舌苔白滑等症状。 3、脾不统血 患者脾虚,不能摄血,可出现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症状。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女性脾虚的症状
女性脾虚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肢体乏力、大便溏泄、面色萎黄等。 1、食欲不振 脾虚一般是由脾气虚损所致,因脾脏生理功能失常,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 2、肢体乏力 由于营养摄入减少以及脾虚导致身体气血不足,可能会出现肢体乏力的症状。 3、大便溏泄 脾虚还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容易出现大便溏泄的症状。 4、面色萎黄 脾虚可影响人体气血的生成,使面部皮肤不得滋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的症状。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小孩脾虚肝火旺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脾虚肝火旺的症状通常包括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嘴角生疮等。 1、食欲不振 小孩脾虚肝火旺时,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食欲常常会受到影响,孩子可能对食物失去兴趣,出现食欲下降的现象。 2、烦躁易怒 脾虚会导致脾功能失调,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而肝火旺盛会导致体内阳盛气郁,进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出现烦躁易怒的情况。 3、嘴角生疮 脾虚肝火旺的小孩口腔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而出现口腔溃疡,表现为嘴角生疮。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胃热怎么调理
脾虚胃热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进行调理。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体内湿邪、热邪不断加重。可以适量食用冬瓜、苦瓜、芡实、山药等食物,能够达到清热、健脾的目的。 2、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牛黄清胃丸、木香顺气丸等药物,能够起到健脾和胃、清热等作用。 3、中医理疗 对神阙、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理疗,有助于调和阴阳,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具体治疗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女性严重脾虚的症状是啥呢
脾虚在临床上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等,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具体如下所示: 1、脾气虚证 脾气虚证的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大便溏泄、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等症状。 2、脾阳虚证 患者会发生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纳少、腹胀的情况,还会造成畏寒肢冷、肢体浮肿、白带清稀量多等现象。 3、脾不统血证 发生脾不统血时,可能会导致呕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状,还容易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的情况。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会引起哪些疾病
脾虚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1、消化系统疾病 脾虚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从而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患者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神经系统疾病 脾虚会造成血气不畅,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还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进而可能会出现偏头痛、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脾虚寒湿重怎么调理
脾虚寒湿重的调理方法,首选中医方剂(实脾散、参苓白术散),也可选择针灸(阴陵泉、丰隆)及食疗辅助调理。 1.中药调理 脾虚寒湿重是由内因脾阳气虚引起,或外感湿邪,闭郁脾阳所致,其证候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腹泻、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或有微浮肿、身体困重等症状,故调理应选择健脾益气(调理脾胃气机),利水除湿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实脾散等。 2.针灸 可选择丰隆、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天枢等穴位。 3.脾虚寒湿重在调理,同时应在个人生活上着重祛除病因,如使身体避免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少食寒凉较重的食物等,同时可服用一些药食同源健脾除湿之品,如薏苡仁、红小豆、茯苓等。 建议药物及专业操作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孩子脾虚的表现有哪些
孩子脾虚的表现一般包括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乏力等。 1.消化不良 脾主运化水谷,脾虚时消化功能会减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腹泻或便溏等消化问题。 2.免疫力下降 孩子脾虚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机体内缺乏营养,免疫力便会下降,使得孩子容易受到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引发各种疾病。 3.乏力 脾虚可能使孩子的身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振、乏力等症状。
周峻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风寒感冒药有什么作用
风寒感冒药的类型有很多,作用主要包括缓解症状、抗病毒、缓解炎症等。 1、缓解症状 风寒感冒药可以有效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2、抗病毒 风寒感冒药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理变化,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缓解炎症 部分风寒感冒药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感冒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利于疾病康复。
武晋晓 副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甲
1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素一点都不分泌,所以自身的调节能力基本上没有,而2型糖尿病自己还可以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低的时候,自身胰岛素不分泌或者少分泌,血糖高时可以再分泌胰岛素。  而1型糖尿病,一旦当外源性的变化有一点点变化,可能都会严重影响到血糖的变化。比如胰岛素多打了一个单位,血糖可能立即就低了,比如少吃点东西或者活动量稍微大点,可能血糖也会低。  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特别大,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有时候还特别容易出现高血糖。
孙宁玲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怎么判断高血压还是低血压
  低血压实际上就血压低于90/60mmHg,但是低血压跟休克不是一个概念,有些人90/60mmHg是耐受的,而有些人90/60mmHg是不能耐受的。高血压是大于等于140/90mmHg,所以这是两个中间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一般人都可以达到,但是对于高龄老年,大于80岁的老年人,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是不能太低。  一般的界限,高压是在120mmHg以上,低压是在70mmHg以上,低于了120/70mmHg,有可能对这些高危的人群会产生供血的不足,但是在一般人来说,有可能在90/60mmHg、100/70mmHg,都是可以耐受。真正的低血压,一般是指的80/50mmHg以下有症状或者是90/60mmHg以上有这种缺血的症状,才认为低血压,但是跟休克不一样,所以低血压现象通过一些盐水的补充,平卧,都是可以缓解。高血压和低血压之间,是存在明显的差别的。
贺艳杰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长期贫血会引起什么病
  长期贫血会引起各个系统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缺氧症状所引起的。长期贫血可以看到患者皮肤变干燥、指甲变薄、变脆,有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出现食欲减退、月经减少等症状。  当机体要进行代偿,努力使氧气满足机体的需求,可能发生心跳速度加快。长时间持续下去,心脏结构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引起心脏疾病的发生。  贫血对于内分泌系统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缺血的症状吃什么
  心肌缺血症状分为五型,一种是隐匿性心肌病冠心病,第二种是心绞痛,第三种是心肌梗死,第四种是缺血性心肌病,第五种是猝死。五种冠心病每一种所需要服用的药物都不一样,所以需要去医院就诊,明确心肌缺血具体的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缺血的原因
  心肌缺血最常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本身有斑块,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比如狭窄程度大于50%,而导致心肌的绝对或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肌缺血。  一旦发生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疼痛、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低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正常人的正常血压范围在舒张压60mmhg到90mmhg之间以及收缩压90mmhg到140mmhg之间。如机体测得血压舒张压低于60mmhg或者收缩压低于90mmhg,以上任意一种情况,则属于低血压。如果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者舒张压高于90mmhg,则属于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