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1
1478次浏览
舌下腺囊肿最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为典型的肾上腺囊肿表现,占舌下腺囊肿的大部分,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由于囊壁菲薄并紧贴口底黏膜,囊肿呈浅蓝紫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囊肿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形似“重舌”;口外型:又称潜突型,囊肿主要表现为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触诊柔软,和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显增大,此类型在临床中比较易被误诊为颌下腺囊肿,但颌下腺极少发生囊肿;哑铃型: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根据舌下腺囊肿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导致复发,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可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在颌下区加压包扎,而不必再颌下区做切口摘除囊肿。对于全身症状不能耐受的舌下腺切除的病人及婴儿,可做简单的成形囊肿切开术及袋形缝合术,切除覆盖囊肿的部分黏膜和囊壁,放尽液体,填入碘仿纱条,待全身状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5岁后,再行舌下腺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