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2
7760次浏览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到14天,典型的登革热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热期,极期以及恢复期。在发热期,病人表现为急性发病,体温一般可以骤升到40度,维持三天到七天,在发热初期即可有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关节疼痛以及消化道症状等,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疹,一般在病后3到6天,出血性皮疹和出血点等,一般于发病后第5到8天,大约有25%到50%的病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鼻腔,牙龈,消化道,腹腔和胸腔以及阴道等部位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表现的肿大。在极期一般在发病的3到8天可以表现出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的明显的血浆渗透,表现出腹部的剧痛,持续的呕吐,球结膜水肿等,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病人可以发生代谢性中毒,并存在极期后的第2到3天,病情逐渐好转,而进入到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