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药典

Di Er Cao

一条香 ; 小元宝草 ; 小王不留行 ; 细叶黄 ; 土防风 ; 田基苋 ; 田基黄 ; 水榴子 ; 蛇喳口 ; 痧子草 ; 雀舌草 ; 荞壳草 ; 七寸金 ; 七层塔 ; 雷公箭 ; 金锁匙 ; 降龙草 ; 黄花仔 ; 红孩儿 ; 合掌草 ; 禾霞气 ; 光明草 ; 枫草儿 ; 耳挖草 ; 跌水草 ; 寸金草 ; 斑鸠窝 ;

《生草药性备要》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anb.ex Murray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夏、秋二季采收。硒干。生或鲜用。

苦、甘,凉。归肝、胆经。

1.黄疸
本品苦凉。入肝胆经。清热解毒利湿而退黄疸,用治湿热黄疸。可单用大剂量煎汤服,或与金钱草、茵陈蒿、郁金、虎杖等同用。
2.痈肿
地耳草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治肺痈,可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治乳痈,可与蒲公英、穿山甲等合用;治肠痈,与败酱草、冬瓜仁、红藤等药同用;若湿热毒气所致痈肿疮毒,可单用地耳草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跌打损伤
地耳草能活血消肿,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单用或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煎服,可同时用鲜品捣烂外敷。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1.《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2.《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本品含槲皮苷、田基黄甲素、地耳草素等。

地耳草低浓度流浸膏对肠管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呈痉挛收缩。本品有保肝,抗癌,抗疟,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