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 药典

RADIX ISATIDIS 药典

Ban Lan Gen

靛根 ; 大青根 ;

《新修本草》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苦,寒。归心、胃经。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用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用治时行温病,发斑发疹,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煎服,9~15g。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2.《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3.《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菘蓝根含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棕榈酸、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萝卜苷等。

本品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流感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解热效果。本品所含靛玉红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板蓝根多糖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降低MDA含量,从而证明本品有抗氧化作用。

有报道板蓝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或引起溶血反应;其注射液可致过敏反应,如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应引起注意。

《中国药典》2000年版将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定为板蓝根正品,而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根茎及根,在南方地区亦作为板蓝根使用,前者习称“北板蓝根”,后者习称“南板蓝根”。二者药性、功效、应用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