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数患者首要方法需注意不同年龄护理)、牵引治疗(依情况调重量时间及特殊患者评估)、物理治疗(热敷控温注意不同年龄、超短波治疗注意禁忌及参数、推拿按摩需专业人员操作及禁忌情况)、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注意不同年龄使用禁忌);手术治疗有适应证(非手术无效、进行性神经根压迫、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等不同年龄评估不同)及方法(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长不同年龄护理不同、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依病情选及不同年龄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卧床休息是首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一般建议严格卧床3-4周,之后佩戴腰围逐步下床活动。卧床时可以缓解腰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相似,但儿童患者需要注意卧床期间的护理,防止出现压疮等问题;老年人卧床时要注意定期翻身,促进血液循环。
生活方式方面,卧床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调整体位。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减少久坐、久站等增加腰椎负担的行为。
2.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通常起始重量较轻,然后逐渐增加。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牵引的重量和时间需要谨慎调整,儿童患者由于脊柱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牵引需更加谨慎;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牵引时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造成椎体损伤等不良后果。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牵引时需要特别评估,因为牵引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
3.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常用的热敷方法有热水袋热敷、热毛巾热敷等,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感知差异,儿童皮肤较嫩,温度不宜过高;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注意避免烫伤。
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电场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超短波治疗的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每次治疗15-20分钟。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患者禁忌超短波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要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参数。
推拿按摩:专业的推拿按摩可以调整脊柱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紧张。但推拿按摩需要由专业人员操作,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推拿按摩,因为儿童脊柱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进行推拿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脊柱损伤等。有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禁忌推拿按摩。
4.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症状。但儿童患者一般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影响肾功能等;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对于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有一定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同样需要谨慎评估,儿童可能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影响药物代谢。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者;
出现进行性神经根压迫症状,如肌肉无力、感觉减退进行性加重等;
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评估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儿童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压迫等情况时才考虑手术,因为手术对儿童脊柱发育可能有一定影响;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评估手术收益和风险。
2.手术方法
传统开放手术:包括椎间盘切除术等,通过切开腰部组织,直接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术后的恢复护理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注意脊柱的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术后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微创手术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儿童患者由于脊柱结构特点,微创手术的操作难度可能相对较大;老年人微创手术后同样需要注意术后的康复和并发症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