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姿势与活动,保持正确坐姿、站姿、睡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适当进行腰部锻炼,注意腰部保暖、控制体重;康复治疗时要配合医生,遵循指导坚持康复训练,出现症状加重或新症状要及时就医;老年人要防跌倒、康复训练温和,孕期女性要适当休息、用托腹带、避免重手法按摩,儿童要避免剧烈腰部运动、保证营养摄入,不适及时就医。
一、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姿势与活动
1.坐姿: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满座椅靠背,使腰部得到良好支撑,避免弯腰驼背久坐,一般建议每隔30-6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放松腰部肌肉。长期久坐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加重突出情况。
2.站姿:站立时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收腹挺胸,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避免长时间单侧肢体承重,如长时间单腿站立等,否则会使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影响腰椎的稳定性。
3.睡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一般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减轻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合适的床垫会破坏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影响椎间盘的状态。
4.活动: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如需搬重物,应先蹲下,使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力量起身,而不是直接弯腰用力,弯腰搬重物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可达到正常站立时的数倍。日常可适当进行一些有助于腰部肌肉锻炼的活动,如游泳(蛙泳等对腰部压力较小的泳姿),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腰椎的压力,同时锻炼腰部肌肉力量;还可进行小燕飞等锻炼,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
(二)腰部保护
1.避免腰部受寒: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内压力,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可在腰部佩戴保暖护具,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空调房内。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腰部保暖,因为此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腰部受寒更容易引发不适。
2.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尤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群,腹部重量会向前牵拉腰椎,加重腰椎间盘突出。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减轻腰椎压力,一般体质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对于孕期女性,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风险升高。
二、康复与就医注意事项
(一)康复治疗配合
1.物理治疗:如果正在进行牵引、按摩、理疗等康复治疗,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的重量和时间,不当的牵引可能会加重椎间盘突出;按摩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避免暴力按摩,暴力按摩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突出加重,甚至引发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理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等情况。
2.康复训练坚持: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坚持进行腰部肌肉训练,如进行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训练,但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如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明显加重等不适情况,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
(二)及时就医指征
1.症状加重:如果腰部疼痛突然加剧,或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明显加重,如原本能行走一段距离,现在行走距离明显缩短,甚至出现行走困难;或者出现大小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异常等马尾神经受压的表现,这是病情严重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2.出现新症状:如果在患病过程中出现下肢肌肉力量明显下降、足下垂等情况,可能提示神经受到严重压迫,需要尽快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跌倒,因为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跌倒后容易加重腰椎损伤,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等更严重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要缓慢,尤其是起身、转身等动作,可借助扶手等辅助设施。同时,老年人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一些轻度的腰部拉伸活动,如在平坦地面上缓慢伸展腰部等,以维持腰部肌肉力量和腰椎的灵活性。
(二)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身体重心前移,腰椎负担加重,容易诱发或加重腰椎间盘突出。孕期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可使用托腹带减轻腹部对腰部的压力。在孕期要避免进行腰部的重手法按摩等治疗,如需进行康复治疗,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方法。分娩后要注意休息和腰部保护,因为分娩过程中腰部用力等可能会影响腰椎间盘的状态。
(三)儿童
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等原因导致的,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腰部运动,如避免长时间弯腰、过度扭转腰部等。在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以促进骨骼和椎间盘的正常发育。如果儿童出现腰部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