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是跟腱炎刚发生的早期,有明显炎症反应等表现,不同人群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亚急性期在急性期后,炎症减轻但修复未完成,不同人群恢复受相关因素影响;慢性期炎症消退但有慢性病理改变,长期疼痛,不同人群表现也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良生活方式和长期病史会加重病情。
一、急性期
时间范围:一般是在跟腱炎刚刚发生的早期阶段,通常持续数天到几周。
病理表现:此时跟腱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水肿。微观上可见跟腱纤维可能有轻微的损伤,炎症细胞开始聚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等,局部会有疼痛、肿胀、发热等表现,患者在活动跟腱相关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比如行走、跑步时跟腱部位的疼痛症状突出,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周围的神经末梢。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急性期跟腱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相对成人可能恢复更快,但如果是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由于骨骼肌肉生长较快,跟腱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大,发生急性期跟腱炎时可能需要更谨慎地处理,避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急性期的恢复可能相对缓慢,而且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期。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急性期表现不同,但在一些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中,男性由于参与运动项目相对较多,可能在急性期跟腱炎的发生率上稍高一些,但这不是绝对的,女性如果进行高强度运动同样会出现急性期跟腱炎。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剧烈运动、频繁进行跑跳等对跟腱应力较大的运动,或者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改变运动方式等生活方式改变的人群,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跟腱炎,比如原本每周慢跑3次,突然增加到每周慢跑5次且速度加快的人,就容易引发跟腱的急性期炎症反应。
病史因素:有跟腱既往损伤史、本身存在踝关节力线异常(如足内翻、足外翻等)病史的人,再次运动时发生跟腱炎急性期的风险更高,因为既往的损伤或力线异常会使跟腱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容易引发局部炎症。
二、亚急性期
时间范围:在急性期之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但组织修复还没有完全完成的阶段,一般持续几周。
病理表现:炎症细胞逐渐被巨噬细胞等替代,开始进行组织修复,跟腱局部的肿胀有所消退,但仍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压痛,跟腱的弹性和力量开始有所恢复,但还未完全达到正常状态。微观上可见跟腱纤维的修复过程,有新的胶原纤维开始形成,但排列可能还不太规则。患者在活动时疼痛较急性期减轻,但仍会有不适感,比如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时,跟腱部位会有隐隐的疼痛,不过已经可以进行一些康复训练来促进恢复。
年龄因素:儿童在亚急性期如果能及时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组织修复相对较好;老年人由于组织修复能力下降,亚急性期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且修复的质量可能不如年轻人,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更精心的护理。
性别因素:性别差异在亚急性期表现不突出,但女性如果在亚急性期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可能因为自身相对男性力量稍弱,跟腱功能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一些,需要更注重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生活方式:在亚急性期仍然保持一定量合理运动的人群,跟腱功能恢复会相对较好;而如果在亚急性期过度休息,反而可能导致跟腱周围肌肉萎缩等问题,影响跟腱功能的恢复,所以合适的运动康复对于亚急性期的恢复很重要。
病史因素:有跟腱既往损伤史的人在亚急性期,由于曾经的损伤导致组织修复基础不同,可能恢复速度和最终的功能恢复情况与无既往损伤史的人不同,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慢性期
时间范围:炎症反应基本消退,但跟腱已经形成了慢性的病理改变,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数月甚至数年。
病理表现:跟腱组织会有纤维化、瘢痕形成等改变,跟腱弹性下降,变得僵硬,微观上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跟腱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跟腱疼痛,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可能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跟腱局部可能有硬结等表现。比如慢性跟腱炎患者在每天早晨起床后下地行走时,跟腱部位疼痛较明显,需要慢慢活动开后才能有所缓解,但如果行走时间稍长,疼痛又会加重。
年龄因素:儿童慢性跟腱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治疗上更倾向于保守的、不影响生长的方法;老年人慢性跟腱炎由于组织修复能力差,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而且可能合并其他老年病,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导致慢性期表现差异,但女性慢性跟腱炎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可能会影响跟腱的恢复,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间接影响跟腱周围的力学环境。
生活方式:长期从事导致跟腱慢性劳损的生活方式,比如长期站立、频繁负重等,会使慢性期跟腱炎难以恢复,而且容易复发。如果在慢性期仍然没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跟腱的症状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病史因素:有长期跟腱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慢性期的跟腱病理改变会更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需要更复杂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来改善症状和恢复跟腱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