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筋膜炎需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临床表现包括疼痛特点(部位特异性、性质)和肌肉紧张与痉挛(触诊表现、活动受限关联);体格检查有压痛点检查(特定压痛点、压痛敏感度)和肌肉拉伸试验(肩部、腰部等);影像学检查中X线用于评估骨骼结构和观察软组织间接改变,超声可评估筋膜厚度、回声及血流情况,MRI能详细评估筋膜及周围组织并鉴别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初步排除感染性疾病,血沉和C-反应蛋白评估炎症活动度,同时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对诊断的影响。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疼痛特点
部位特异性:筋膜炎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如腰背部、肩部等。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常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疼痛,疼痛可在晨起时较重,活动后有所缓解,但长时间活动或劳累后又会加重;肩部筋膜炎患者多有肩部疼痛,疼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射,在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比如上举、外展等动作会明显受限。不同部位的筋膜炎疼痛有其相对固定的区域分布特点,这是判断筋膜炎部位的重要依据。
疼痛性质:通常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以足底筋膜炎为例,患者常感觉足底有刺痛感,尤其是在早晨刚起床下地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其疼痛性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2.肌肉紧张与痉挛
触诊表现:通过触诊可以发现患病部位的肌肉紧张、僵硬,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的筋膜病变组织。例如在腰背部筋膜炎患者的腰背部肌肉进行触诊时,能感觉到肌肉紧张,有明显的硬结存在,这些硬结是由于筋膜炎症导致肌肉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所形成的。
活动受限关联:肌肉紧张和痉挛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活动受限。比如颈部筋膜炎患者,由于颈部肌肉紧张痉挛,会出现颈部转动不灵活,转头时可能会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的颈部活动,如转头看后视镜等动作都会受到限制。
二、体格检查
1.压痛点检查
特定压痛点:在筋膜炎患者病变部位常可找到特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例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常合并筋膜炎表现)的压痛点位于肱骨结节间沟处,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足底筋膜炎的压痛点多在足底跟骨结节内侧或外侧的筋膜起点处。通过准确找到这些压痛点,可以辅助判断筋膜炎的部位和病情。
压痛的敏感度:压痛点的敏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病情较重的患者压痛点更为敏感,轻轻按压就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不适,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需要稍用力按压才会感觉到疼痛。
2.肌肉拉伸试验
肩部肌肉拉伸试验:对于肩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肩关节外展拉伸试验。让患者将患侧手臂外展,检查者给予一定阻力使其进一步外展,若此时肩部疼痛加剧,则提示肩部筋膜炎可能存在。这是因为当肌肉被拉伸时,病变的筋膜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疼痛加重,通过这种试验可以评估筋膜的病变情况对肌肉拉伸的影响。
腰部肌肉拉伸试验:腰背部筋膜炎患者可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相关的腰部拉伸试验。让患者仰卧位,尽量伸直膝关节并抬高下肢,当抬高到一定角度时若腰背部出现疼痛,则可能提示腰背部筋膜炎导致腰部肌肉及筋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疼痛反应,通过该试验可以辅助判断腰背部筋膜炎的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骨骼结构评估:X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骨骼的结构是否有异常,排除骨骼本身的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等情况。在筋膜炎的诊断中,X线可以发现一些继发性改变,比如长期筋膜炎导致局部肌肉牵拉引起的骨骼细微改变。例如跟骨筋膜炎患者,X线可能会发现跟骨局部有轻度的骨质增生,这是由于足底筋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局部骨质的代偿性增生,但X线对于筋膜炎本身的直接显示并不特异,主要是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
软组织影观察:X线有时也能观察到软组织的一些间接改变,如局部软组织肿胀等情况,但这种观察相对比较有限,对于筋膜炎的诊断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更多是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之一。
2.超声检查
筋膜厚度及回声评估: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筋膜的厚度和回声情况。筋膜炎患者的筋膜可能会出现增厚,回声不均匀的表现。例如足底筋膜炎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足底筋膜增厚,回声减低且不均匀,这是因为筋膜炎症导致组织水肿、纤维结构紊乱等改变。超声检查具有实时、无创、可重复性好的特点,能够较为直观地观察筋膜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筋膜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血流情况检测:超声还可以检测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筋膜炎病变部位往往会有血流信号增多的现象,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通过观察血流信号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筋膜炎的炎症活动程度。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筋膜及周围组织详细评估: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很高,可以详细显示筋膜、肌肉、肌腱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在筋膜炎患者中,MRI可以发现筋膜增厚、水肿,周围组织有渗出等改变。例如腰部筋膜炎患者,MRI能够清晰看到腰部筋膜的水肿信号,以及周围肌肉组织因筋膜炎症刺激而出现的反应性改变,如肌肉的轻度水肿等。
与其他疾病鉴别:MRI还可以帮助鉴别筋膜炎与其他类似疾病,如肿瘤、感染等情况。因为肿瘤、感染等病变在MRI上有其特定的影像表现,通过与筋膜炎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可以准确区分,从而为筋膜炎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炎症指标检测:一般情况下,筋膜炎患者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无明显异常,但在急性炎症发作期,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略有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局部筋膜的炎症反应会引起机体的轻度炎症应答,导致血常规指标有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特异,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与感染性疾病鉴别: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排除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类似症状,因为感染性疾病往往会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等表现,而筋膜炎一般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感染相关血常规改变。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炎症活动度评估:血沉和C-反应蛋白是常用的炎症指标。在筋膜炎患者中,如果病情处于活动期,血沉可能会增快,C-反应蛋白也会升高。例如肩部筋膜炎急性发作时,患者的血沉和CRP水平可能会高于正常范围,通过监测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筋膜炎的炎症活动程度以及治疗效果。一般来说,炎症活动度越高,血沉和CRP升高越明显,当病情得到控制后,这两个指标会逐渐恢复正常。
在确定筋膜炎时,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判断,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筋膜炎表现和诊断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筋膜炎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女性患者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筋膜炎相关症状;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肩部筋膜炎的发生率可能较高;有既往外伤史的患者筋膜炎的发生可能与既往损伤导致的筋膜慢性损伤有关等。在诊断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准确确定筋膜炎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