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典型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最早症状,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致肺淤血,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受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端坐呼吸(卧位回心血量增且横膈上抬致呼吸困难,被迫取端坐位等,受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入睡憋气惊醒被迫坐起,重者伴哮鸣音,受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因心排血量降低致组织灌注不足,受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水肿是右心衰竭典型表现,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致软组织水肿,受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胃肠道症状因右心衰竭致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受性别影响小;少尿及肾功能损害因严重左心衰竭致肾血流量减少,长期慢性心衰致肾功能损害,受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表现为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患者在日常的轻度体力活动,如快走、爬楼梯等时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止活动休息才能逐渐缓解。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参与原本喜欢的运动;老年人可能原本能完成的日常活动,如买菜、做饭等会因劳力性呼吸困难而受限。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对呼吸困难的感知和耐受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机制相同。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在劳力时出现呼吸困难,且症状可能更明显。而经常运动锻炼的人群,心肺功能较好,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相对较晚且症状较轻。

病史影响: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在劳力时心肌耗氧量增加,更容易诱发左心衰竭,导致劳力性呼吸困难;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肺功能障碍,劳力时呼吸困难可能更为突出。

2.端坐呼吸

发生机制及表现: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仅需高枕卧位,随着病情加重,需端坐位甚至双腿下垂以改善呼吸。儿童端坐呼吸时可能表现为不能平卧,需家长抱起呈坐位或半坐位;老年人端坐呼吸时可能会频繁调整体位,以寻找相对舒适的呼吸姿势。

性别因素影响: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可能因身体机能相对更弱,端坐呼吸时的舒适度调节可能相对更困难。

生活方式影响: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负担,卧位时对心肺的压迫更明显,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长期吸烟的人群,肺部基础状况差,端坐呼吸出现较早且症状可能更严重。

病史影响:有严重心脏瓣膜病病史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严重,更容易出现端坐呼吸;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也较易出现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及表现:患者多在夜间入睡后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重者可伴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夜间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膈肌上抬,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等有关。儿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老年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能因睡眠质量本身较差,更容易被憋气惊醒,且醒来后缓解相对较慢。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在夜间睡眠时,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呼吸困难的感知可能更敏感,醒来后可能更难再次入睡。

生活方式影响:睡前大量饮水或进食过多的人群,夜间静脉回流增加更明显,更容易诱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增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风险。

病史影响:有扩张型心肌病病史的患者,心肌广泛受损,心脏功能下降明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较常见;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心脏瓣膜病变导致心脏负荷异常,也易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二、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

1.发生机制及表现: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所致。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即使是轻度活动也会感觉疲惫不堪。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原本活泼好动,现在玩耍一会儿就会喊累;老年人则可能原本能在小区内散步,现在走一小段路就觉得体力不支。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和生理状态的改变,可能对乏力、疲倦的感知略有不同,但总体是因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引起。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且营养不均衡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心排血量降低时,乏力、疲倦等症状会更明显;而经常运动且营养状况良好的人群,相对能更好地耐受心排血量降低带来的影响,乏力、疲倦等症状出现相对较晚且程度较轻。

病史影响: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儿童,心脏结构异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更容易出现乏力、疲倦、运动耐力减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心功能逐渐受损,也易出现这些症状。

三、水肿

1.发生机制及表现:主要是右心衰竭的典型表现,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起床活动者以足踝、胫骨前较为明显,长期卧床者以腰骶部明显。儿童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凹陷性,需要仔细观察皮肤按压后的表现;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等因素,凹陷可能不太明显,但仍可通过按压观察。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可能因下肢静脉瓣功能相对更易出现问题,在相同病情下,下肢水肿可能相对更明显。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长期久坐且缺乏下肢活动的人群,也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水肿发生的风险。

病史影响: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衰竭,出现水肿;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等表现。

四、胃肠道症状

1.发生机制及表现:右心衰竭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影响了消化功能,导致患者进食后消化不良。儿童胃肠道症状可能表现为拒食、呕吐,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胃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在心力衰竭出现胃肠道淤血时,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五、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1.发生机制及表现:严重的左心衰竭患者由于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少尿症状。同时,长期慢性心力衰竭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儿童少尿时需要密切观察尿量变化,因为儿童肾功能相对不成熟,心力衰竭时少尿可能对肾功能影响更大;老年人本身肾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减退,心力衰竭时更容易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损害,血肌酐等指标升高更明显。

性别因素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老年女性在肾功能减退方面,可能因生理性肾功能减退基础,心力衰竭时肾功能损害相对更易发生。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本身对肾脏有一定损害,心力衰竭时更易出现肾功能损害;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会加重心脏负荷,影响心功能,进而影响肾功能,导致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更突出。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肾脏已有病变基础,心力衰竭时肾功能损害会更严重;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肾脏基础疾病存在,心力衰竭时也容易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流受限引起的慢性气道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肺部生长发育不良、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低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慢性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治疗:一、药物治疗。如果是高血压所致,需要使用降血压的药物治疗,如美托洛尔、依那普利等。如果是糖尿病造成,需要使用降血糖的药物治疗,比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同时,需要使用降血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治疗,如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二、一般治疗。平时要注意休息,
慢性心力衰竭应该怎么治疗?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在急性期间,应该注意给予氧疗,并且静脉给予利尿及扩血管的药物治疗,能够消除肺水肿,增加动脉系统供血。除此之外,需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果是感染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则应该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贫血引起的慢性心衰,则应该给予补血治疗。在稳定期应该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上应该限制钠摄入,以低脂肪食物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首先,患者应该去除病因或诱因。如果是高血压引起,则应该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比如β受体阻滞剂。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则需要应用药物抗感染治疗。如果是心肌炎引起,应该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同时,必要时还需要应用强心药物治疗。此外,应该从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饮食清淡,减少钠盐摄入,同时减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多是由于慢性疾病,比如常见的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由于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及冠状动脉出现了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常见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功能下降,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另外,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还有心脏结构发生的病变,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间隔缺失或者是畸形,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感染、心律失常等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几点:1、感染。特别是呼吸道的感染,呼吸道的感染可以发生肺炎,加重肺淤血,从而加重慢性心衰的病情,此时应积极的抗感染,同时抗心衰治疗。同时,如果病人持续发热一周以上,应警惕是否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2、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快速的心房颤动、快速的心
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及治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慢性左心衰的症状主要是呼吸困难,早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发展到后期可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以及心源性哮喘等。此外,还会有一些乏力、运动能力下降等肌肉供血不足的表现,以及头晕、嗜睡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右心衰的症状主要是水肿,早期为双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导致全身
慢性心力衰竭能治好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不能够彻底治好。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的心脏病发展到后期而引起的一种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在这个阶段心脏的代偿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出现心衰以后它的治疗方法:1、就是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2、就是要去除诱因,包括体内的感染,快速的心律失常,心脏负担加重等各种
慢性心力衰竭能活几年?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一般能活5~10年,心衰生存预期正常与病人的基础疾病以及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也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心衰开始病人会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逐步的表现出呼吸困难,喘气烦躁等,主要还是根据心衰的分期,病人的自身素质来看。若是慢性心力衰竭处于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的心力衰竭,病人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中特别被重视的一类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容易出现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各类不良的预后,一定要进行规范的管理。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肺淤血的症状,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肺淤血的症状多是由于左心功能受到损害,出现左室收缩能力下降而导致,患者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喘憋,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劳力的过程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吃什么药?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包括:1、强心药:洋地黄类强心药,如地高辛等;2、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等;3、血管扩张剂:包括ACEI及ARB类药物,ACEI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RB类药物包括洛沙坦、缬沙坦等;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5
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治愈吗
张瑛琪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心衰临床是能够维护住心功能,让射血分数、心脏的指标,甚至酶学的指标、BNP的指标能够维持在一定程度。主要是根据导致慢性心衰的原因治疗,原发病治疗或是清除,可能慢性心衰才能痊愈,单纯治心衰没有求因、指正症状,不容易痊愈。如果能阻断导致心衰的因素,心衰有可能治愈。但在日常生活中慢性基础疾病不容易治愈,慢性心衰维持在一定的心功能水平即可。
慢性心力衰竭的蒙医及西医治疗近况
纳顺达来 主任医师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主要利用“金三角”的疗法治疗,所谓的“金三角”其实是用一种β受体阻断剂,以及一种醛固酮拮抗剂,还有ARB和ACEI,通过结合三种药物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金三角”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情况来用洋地黄、利尿剂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这是西医的近况。近几年来蒙医是用脉泻疗法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研制了新型的脉泻制剂,叫甘露养心丸,对于
慢性心力衰竭日常如何预防
纳顺达来 主任医师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从我们蒙医学理论,要注重这么几点,第一个从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因为如果是出现水肿了,下肢水肿这些症状,我们及时要把这些水肿要排出到体外,同时还要注重要吃一些清淡的,油腻少的一些食物,这是饮食方面。运动方面,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能运动特别剧烈,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心脏的一个康复训练,从起居上也应该进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左兆凯 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的表现有活动后的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慢性心力衰竭最典型的表现是活动后的呼吸困难,平时休息时,症状不明显,活动之后可以表现为明显的气粗气短。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表现为明显的乏力。慢性心力衰竭静脉回流受到影响,患者可以表现为下肢水肿,同时可以伴有胃肠道的淤血患者可以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等。
慢性心力衰竭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终末期表现,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因,慢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包括慢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和慢性全心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积极地给予治疗,要给予减轻心衰症状的药物以及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此外还要积极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去除诱发心衰加重
护理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病人应注意
曾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力衰竭的患者,因为需要长期服用利尿剂,有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以及低钠血症是比较常见的。出现了低钠血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还可能出现神志淡漠。需要及时将钠纠正到正常范围。当然补充钠盐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后果。还需要及时监测电解质观察钠的浓度。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