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少、周期异常,经期不适有痛经、畏寒,白带异常是量多清稀,全身症状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这些与宫寒相关,因宫寒致气血运行不畅、肾气温煦调节紊乱、寒湿内侵等,不同年龄段女性及不同生活方式下有不同表现且与既往病史等有关。
月经量少:宫寒可能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使子宫内膜脱落量减少,月经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偏少,经血颜色可能偏暗,甚至呈现黑褐色。从中医角度看,宫寒使得胞宫失于温煦,气血生化不足,无法充分滋养子宫内膜,从而影响其正常脱落与出血。在不同年龄段女性中,育龄期女性若宫寒,可能因影响生殖系统功能而出现月经量少;对于青春期女性,可能与先天体质偏寒或经期受寒等因素有关,导致月经初潮后月经量少的情况。
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周期可能延长,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宫寒者可能周期超过35天甚至更久才来一次月经。这是因为宫寒影响了肾气的温煦和调节作用,导致冲任二脉气血运行紊乱,月经来潮的时间不能按时而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寒冷环境、过度节食减肥等都可能加重宫寒,影响月经周期。
经期不适
痛经:经期出现明显的小腹冷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等症状。宫寒使得寒凝胞宫,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在性别上,女性更为常见,尤其是本身体质偏寒的女性。在不同生活方式下,经期接触冷水、食用寒凉食物等会加重痛经症状。对于有痛经的女性,无论是青春期还是育龄期,都可能因宫寒而受困扰,病史方面,若既往有经期受寒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宫寒痛经。
经期畏寒:在经期时自觉怕冷,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难以缓解,需添加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这是由于宫寒导致体内阳气不足,不能很好地温煦机体,在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宫相对更虚,寒邪更易侵袭,从而出现畏寒表现。不同年龄女性中,老年女性若体质虚弱且有宫寒情况,经期畏寒可能更明显;年轻女性若平时不注意保暖,经期畏寒也较常见。
白带异常
白带量多且清稀:白带量较正常增多,质地稀薄如水样。宫寒使得寒湿之邪内侵,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和肾的温化功能,导致湿浊下注,出现白带量多清稀的情况。在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居住在潮湿环境、喜爱吃生冷油腻食物等会加重寒湿内生,进而加重白带异常。对于不同年龄段女性,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若有宫寒,更容易出现白带量多清稀;育龄期女性若不注意身体保暖和调理,也可能出现此类白带异常。
全身症状
畏寒怕冷:除了经期畏寒外,平时也可能有畏寒表现,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四肢不温,容易手脚冰凉。这是因为宫寒导致阳气不足,不能充分温养全身肌肤四肢。在年龄方面,儿童若先天体质偏寒且有宫寒倾向,可能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情况;成年女性无论哪个年龄段,若宫寒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畏寒怕冷表现。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等会影响气血运行,加重宫寒畏寒症状。
腰膝酸软:腰部和膝盖部位经常有酸软无力的感觉。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宫寒往往与肾虚相关,肾虚不能很好地濡养腰膝,从而出现腰膝酸软。不同年龄女性中,中年女性由于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若有宫寒且肾虚情况,更容易出现腰膝酸软;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肾气渐衰,若宫寒,腰膝酸软可能更为常见。在病史方面,若既往有多次流产史等损伤肾气的情况,再加上宫寒,腰膝酸软会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