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腰椎本身病变(如椎间盘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如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等)、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如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等)、内脏疾病牵涉痛(如泌尿系统疾病的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的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还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有关。
一、腰椎本身的病变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椎间盘的纤维环可能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例如,一项对长期伏案工作人群的研究发现,其椎间盘退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活动人群。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除了腰痛外,还可能伴有下肢的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年轻人群中,长期弯腰、腰部外伤等因素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比如,经常进行重体力劳动且腰部姿势不当的人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较高。
3.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导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出现腰痛、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退行性病变是主要原因,此外,先天性椎管发育狭窄的人群发病年龄可能更早。
4.腰椎滑脱: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会引起腰痛,严重时可压迫神经导致下肢症状。多见于腰椎峡部裂导致的滑脱,常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
二、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
1.腰肌劳损:长期弯腰工作、久坐、腰部姿势不良等,使得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损伤,引起慢性腰痛。例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腰部活动,容易发生腰肌劳损。
2.腰背肌筋膜炎:腰背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受到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因素影响,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腰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症状。常因天气变化、腰部过度劳累等诱发,多见于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群。
三、脊柱侧弯等脊柱畸形
1.特发性脊柱侧弯:原因不明,多见于青少年,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不平衡,长期可引起腰痛,随着侧弯进展,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等。
2.先天性脊柱侧弯:胚胎发育时期脊柱结构异常导致,出生时即存在,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畸形,会引起脊柱两侧受力不均,进而出现腰痛等症状,且病情可能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
四、内脏疾病牵涉痛
1.泌尿系统疾病
肾结石:肾脏内结石移动时可引起腰部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常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结石的形成与代谢、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饮水少、饮食中高钙高草酸等人群。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可导致腰部或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绞痛,可向下腹部及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肾结石类似,也是由于尿液中某些成分沉积形成结石并移动刺激输尿管所致。
2.妇科疾病
盆腔炎: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炎症时,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部的疼痛,常伴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症状。性生活不卫生、宫腔操作等是常见诱因,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如盆腔、腰部等,可引起腰痛,且常在月经期间疼痛加重,还可能导致不孕等问题,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和免疫等因素有关。
五、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及青少年腰痛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外伤等有关;中青年腰痛常见于肌肉劳损、椎间盘退变等;老年人腰痛则更多与腰椎退变、骨质疏松等相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骨密度降低,骨骼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或腰部疼痛。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女腰痛的原因有一定共性,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经期、孕期、产褥期)可能因激素变化、骨盆结构改变等出现腰痛。孕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肌肉承受的压力增加,容易导致腰痛;产褥期女性身体较为虚弱,若休息不当等也可能引发腰痛。
3.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弯腰搬重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引起腰部肌肉劳损、椎间盘退变等问题导致腰痛。例如,长期久坐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腰痛;弯腰搬重物时腰部受力不均,容易造成腰部软组织损伤或椎间盘突出等。
4.病史因素: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腰痛的风险较高,因为外伤可能导致腰椎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等,即使当时经过治疗,也可能遗留潜在的问题;有腰椎手术史的人群,可能因手术部位的瘢痕组织形成、脊柱稳定性改变等出现腰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