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方法通常包括症状自查、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病理活检等。

1、症状自查
子宫腺肌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持续至经期结束,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部分患者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出现非经期点滴出血。若长期痛经需警惕,建议记录疼痛频率及月经变化。
2、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诊子宫,可发现子宫均匀增大、质地变硬,有压痛感。若合并子宫肌瘤,可能触及局部凸起。检查需避开月经期,以免加重出血风险,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可见散在点状强回声。典型表现为子宫后壁肌层增厚,与正常肌层分界模糊,部分患者可见液性暗区。检查前需排空膀胱以提高准确性。
4、磁共振成像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表现为T2加权像上肌层内低信号结合带增厚,伴有高信号出血灶。适用于超声诊断不明确或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尤其对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5、病理活检
确诊金标准为子宫肌层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肌层,周围肌纤维增生。通常通过手术切除子宫或病灶后送检,或通过宫腔镜获取内膜组织。因属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多用于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
若出现严重痛经、月经异常或不孕,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系统检查。早期诊断可避免病情进展,治疗方式需根据年龄、生育需求及症状严重程度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