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需从饮食管理(合理热量、碳水、蛋白、脂肪摄入)、运动疗法(选合适方式、时间频率)、血糖监测(明确频率方法)、医疗干预(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特殊人群(高龄、肥胖孕妇注意事项)、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管理,以保障母婴健康,孕妇要调节情绪,家人给予支持。
碳水化合物选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它们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平稳血糖。应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品,如白面包、糖果、甜饮料等,精制糖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一般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0%-60%较为合适。
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低脂奶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维持孕妇的身体组织修复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1-1.5克蛋白质。
脂肪摄入: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常见于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反式脂肪多存在于部分加工食品中。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为宜。
运动疗法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慢骑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方式,孕妇可以在每天饭后30分钟左右进行,每次散步20-30分钟,速度以自己感觉轻松为宜。孕妇瑜伽则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调节血糖。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降糖效果较好。运动频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分为5天进行,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在血糖过低或过高时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要注意放松。
血糖监测
监测频率: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监测夜间血糖,尤其是在有低血糖风险时。
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采血部位一般为手指,要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和正确操作血糖仪,确保监测结果准确。
医疗干预
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能达标,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药物,它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定期产检: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检,除了监测血糖外,还需要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进行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高龄孕妇发生胎儿畸形、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也增加。因此,高龄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糖控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定期进行更全面的产检项目,如胎儿染色体筛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代谢就存在一定问题,患妊娠糖尿病的几率较大。这类孕妇在饮食管理上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热量摄入,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水中运动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和体重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调节
情绪影响:妊娠糖尿病孕妇由于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频繁监测血糖等,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孕妇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也需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孕妇度过孕期。



